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眼动仪测试应答性共同注意,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应答性共同注意的特点。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中心,收集用孤独症观察诊断量表(Autism Diagnosis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诊断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28名和语言障碍儿童15名,同时收集正常儿童16名,年龄均为1-3岁,性别比均衡。以ASD为研究组,语言障碍和正常儿童分别为对照组。三组均予以眼动仪测试应答性共同注意(responding to joint attention,RJA),收集正确RJA、错误RJA、未出现RJA的次数,正确RJA中完整性共同注意(evaluating the achievement of joint attention,EAJA)的次数,不同场景下(人物、娃娃、大玩具、小玩具、盆栽)正确RJA出现的次数,计算所有被试者在有效记录中RJA的正确比值和相对正确比值(即正确RJA与正确RJA、错误RJA之和的比值)。结果:1、ASD组儿童的正确RJA的次数明显低于语言发育障碍组及正常儿童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3)。正确比值、相对正确比值在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SD组正确比值和相对正确比值最低。2、EAJA的次数在各组间有明显差异,ASD组水平最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3)。3、ASD组中对于人物场景较其他场景出现RJA的次数更低。在人物场景中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5)。(写具体些,哪些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RJA在ASD幼儿中具有明显质和量的缺陷,且ASD儿童的RJA中缺乏EAJA,提示ASD的RJA可能仅为一种条件反射;2、在RJA的测试中使用人物为目标物的场景可能对鉴别ASD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