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人群中最常见的不完全显性的慢性溶血性贫血病,虽属单基因遗传,但所涉及的α、β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复杂并具有只在红系造血细胞中表达的较高组织特异性,需要精确调控以保证α/β珠蛋白合成比趋向平衡,而且需要的表达量很大,使治疗困难。无明显症状的地贫携带人群婚配就可能孕育地贫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α或β珠蛋白的两个基因位点都受到影响而出现中、重型地贫患儿,呈珠蛋白合成障碍的进行性致死性贫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重庆市属地贫高发区,地贫产前遗传筛查就是针对无明显贫血症状的携带者人群,即检出隐性地贫孕妇,对夫妇双方均为地贫基因杂合子进行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并提供了可选择的手段,从而实现婚育监控、预防中度地贫、杜绝重型地贫患儿。本研究通过分析孕妇、配偶乃至胎儿血液学指标与地贫各基因型间的关系,建立地贫常规的产前筛查和基因诊断方法,对妊娠三个月后胎儿的中、重型地中海贫血进行产前实验诊断,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确保母胎健康和出生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在本院所有产前检查人群中进行广泛的血液学常规检查,红细胞参数异常者进一步血清铁、血红蛋白电泳分析,阳性病例进行跨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检测珠蛋白基因,确诊地贫后查配偶红细胞参数、基因分析;夫妇携带地贫基因则抽取脐带血或羊水快速对胎儿基因型做出明确的产前诊断,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围生期母胎风险;疑似β地贫夫妇行β基因突变热点测序、比对,探测可能存在的未知突变。结果:(1)筛查2310例孕妇,确诊α地贫11例、β地贫58例、α/β杂合子3例、β/β杂合子1例,夫妇分别患α、β地贫2对,同患α地贫1对、β地贫2对;重型地贫患儿2例,引产后再次行脐血基因诊断,符合率为100%;本次筛查人群α地贫发生率0.61%(11+3/2310)、β地贫发生率2.68%(58+3+1/2310);(2)红细胞参数平均血红蛋白(MCH)在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数(RBC)在α、α/β(α地贫复合β地贫杂合子)、β三者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与β/β(β地贫双重杂合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A2(HbA2)在α、α/β、β三者与β/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DW在α、α/β与β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2在α与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β地贫以CD41/42(-CTTT)、IVS-Ⅱ-654(C→T)、CD17(A→T)、CD26(G→A)最常见,其次为CD71/72(+A)、CD27-28(+C);α地贫多见--SEA/αα,非缺失型ααCS、ααQS也不少;(4)疑似β地贫的15个样本中,11个出现2~5个CD2、IVS-Ⅱ-16、IVS-Ⅱ-74、IVS-Ⅱ-654、IVS-Ⅱ-666多态性位点(SNP),IVS-Ⅱ-654 C→T的SNP能引起剪切突变型β0地贫,此类样本再次PCR-RDB见突变探针显色,补充诊断为IVS-Ⅱ-654杂合子。结论:(1)红细胞参数和定量血红蛋白电泳是筛查地贫的重要指标,产检孕妇进行必要的、系统的血液学筛查是监控同型地贫夫妇孕育、杜绝重症地贫儿的首要措施;(2)gap-PCR、PCR-RDB、基因测序可快速明确母胎地贫基因型,有效干预地贫出生缺陷;(3)重庆为β地贫的高发区,有不良孕产史、婴幼儿夭折史等高危孕妇更需尽早产前诊断和妊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