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视域下的“屌丝”现象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qwsxw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衍生出很多网络流行词汇,这些流行词汇又逐渐发酵成为各种文化现象。“屌丝”便是其中一个颇具社会热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词。“屌丝”不仅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社交活动中的高频词汇,也成为大众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争相使用以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由于其在年轻人当中的高人气,它也顺利进军小说、网络剧、电影等领域。商家们甚至也开始围绕“屌丝”概念制定各种商品推广策划来占领市场。“屌丝”已经成为了大众和媒体竞相追捧的文化现象。“屌丝”现象为何会受到如此的追捧呢?作为一个网络中的审丑文化的代表为何在大众文化中异军突起、广受关注呢?“屌丝”文化又对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当前的文化环境有何作用呢?对“屌丝”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具有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课题。当下对于屌丝文化的研究大多从大众文化、网络亚文化、狂欢理论等角度对其的产生发展进行分析,以及从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等社会层面对其进行揭露,而少有从说文解字角度以及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挖掘“屌丝”背后的后现代主义内涵意蕴,更加缺少从美学“审丑”角度上对“屌丝”文化进行的解析。本文全面分析“屌丝”的产生背景和原因,从语言学角度对“屌丝”词源进行溯源,揭露其语言本质,从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分析,揭露“屌丝”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挖掘“屌丝”文化的反权威、反传统、无深度、零散化的思想倾向。同时从美学方面挖掘“屌丝”文化所蕴含的美学特征,发现“屌丝”文化现象所独有的荒诞感和喜剧特质等独具吸引力的美学因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屌丝”文化的研究背景,对“屌丝”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研究,找出以往研究内容的不足和缺点,并提出自己的研究创新之处以及问题不足之处。本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于文艺美学视域下的“屌丝”文化进行一个研究意义的界定,以及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等等;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屌丝”文化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从社会、文化、网络社会视角探索出“屌丝”文化现象的产生动因;第三部分主要解析“屌丝”文化现象的内涵和实质,从语言学,符号学,以及后现代主义视角揭露其本质和内涵;第四章主要研究“屌丝”文化的美学特征,从喜剧性和荒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其全新的美学内涵;第五部分则是对“屌丝”文化的思考和建议,揭露其对文艺环境和人格的自我矮化作用。我希望借此文章,进一步分析“屌丝”文化现象,特别是通过运用文化学和美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了解“屌丝”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更通过此,管窥“屌丝”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现状和未来。笔者试图通过研究美学文艺学视域下的“屌丝”文化现象,能够研究和梳理“屌丝”文化对于当前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冀更多的人能够着眼“屌丝”文化现象以及“屌丝”这一群体,全面了解“屌丝”的文化和生存现状,进一步达成主流文化和“屌丝”文化间的理解。
其他文献
清代末年,随着通商口岸的不断开辟,不少日本人进入了巴蜀地区,并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游记作品。不同于其时巴蜀文人游山访水、咏怀古迹式的游览记,日本人巴蜀游记在对山川风物、地理
《战国纵横家书》是马王堆汉墓帛书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苏秦等战国纵横家的书信、游说词、对话记录等。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字大体相同。另外16章,是
学位
本文研究的“新月”,指新月派及其相关内容。鉴于学界对新月基础研究相对缺乏,以至成为制约新月研究发展的“瓶颈”,论文从文学和历史两个视阈整体观照新月,对其作实证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