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一个治疗髋关节严重病变的非常有效的、成熟的手术,是治疗严重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选择。在我国,由于经济及教育水平等原因,股骨头坏死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情况下才会选择手术治疗,此时双下肢不等长较常见。目前,国内股骨头坏死患者在THA使影像学测量双下肢等长情况下,对术前感知的不同程度的双下肢不等长对术后感知肢体长度影响、以及患者术后感知肢体差异随时间变化尚缺乏相关报道。目的:THA术后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已成为导致患者不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单侧股骨头坏死对侧股骨头正常且初次行THA患者术前感知LLD及术后感知LLD随访结果,评估THA术后影像学肢体等长情况下,术前感知的不同程度的双下肢不等长对术后感知肢体长度影响、以及患者术后感知肢体差异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同一组因单侧股骨头坏死(Ⅳ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3例患者进行随访,5例患者因未门诊复查失访,3例术后影像学存在LLD,余45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8(28-72)岁,右侧29例,左侧16例。所有患者排除腰椎及下肢其他疾病,术前均进行测量患者感知LLD长度,并对LLD大小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0-10mm),B组9例(10-20mm),C组6例(>20mm)。术后拍患者站立位骨盆正位,测影像学双下肢长度<5mm的患者视为影像学双下肢等长,对其术后一周内测感知LLD长度作为术后当时LLD长度,且1、3、6、12个月及每半年门诊随访,测量患者感知LLD长度。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随访的45例患者中,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5.3个月。6例患者THA术前及术后均不存在双下肢不等长情况,6例术前感知双下肢不等长,术后无感知LLD,33例(73%)患者术后在院时感到双下肢不等长,12个月后随访的40例患者中仅9例(22.5%)例患者存在感知LLD。术后所有患者感知双下肢不等长差异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之间术后不同时间段感知双下肢不等长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患者术后自我感觉双下肢不等长均随时间延长明显变小(P﹤0.05)。A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可恢复57%,6个月时可恢复86%。90%的A组患者可在术后1年内无感知LLD。B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有3(33%)例感到双下肢不等长,B组67%的患者可在术后一年内双下肢完全等长,18个月时随访8例中有1(12.5%)例存在感知LLD为2.5mm,而术后一周所有患者感知LLD为1.67mm±3.31mm。C组33%的患者可在术后一年内双下肢完全等长,C组患者在术后2年随访的5例患者中仍有1(20%)例感到LLD,但患者由术后一周LLD差距5mm到2.5mm。结论:THA手术可明显改善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肢体不等长情况。术前感知LLD严重的患者与术后当时感知LLD无明显关系,且术后不同阶段各组间感知LLD无明显差异。术前感知LLD在10mm及以内90%的患者可在术后1年内完全等长。术前感知LLD在10mm至20mm 67%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完全等长,87.5%的患者在术后18个月内完全等长。术前感知LLD大于20mm 33%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完全等长,80%的患者在2年内完全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