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影响引起的以慢性无菌炎症表现的肩关节疾病,其特征在于肩关节局部疼痛兼有肩关节各项活动功能受限,肩臂附近可出现局部肌肉萎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近年来肩周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一种疾病;中医学中将肩周炎称为“漏肩风”、“扛肩”、“五十肩”、“冻凝肩”等。认为风、寒、湿三邪合而侵袭机体,机体气血耗损以致气血不足,抑或劳作活动时闪挫拉伤令气血无法畅行,均可诱发肩周炎。在当代医学看来,肩关节内滑膜的病理性变化是本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其表现是肩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纤维化而导致关节滑囊、关节内外发生粘连,从而引发肩周炎。推拿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肩周炎的方式,对于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研究的文献很多,但是现在对于推拿治疗肩周炎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本次研究对近20年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共性,并对未来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目的:通过对国内电子数据库近20年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摘录,系统归类整理,按照文献的一般信息、文献相关信息、以及推拿治疗肩周炎的过程、辅助干预措施、治疗疗效等建立表格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对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对当代临床上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文献中各方面的异同进行总结,提出治疗研究展望,对以后的推拿治疗肩周炎研究方向提供发展思路。方法:通过电子数据库检索和手工检索结合,对国内电子数据库有关文献进行查阅、摘录;同时结合文献追朔与文献连接等方法补充,对近20年(1995-2014)在CNKI、维普等电子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进行电子检索,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Revman5.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图、表、文的形式表述。结果:计量学分析结果:1.1995年至2014年有关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等文献发表数量逐年递增,但也有个别年文献数量相比前一年稍微降低。前十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偏少,约占总量35.2%。后十年文献发表数量显著上升,约占近二十年的64.8%,其中尤其以2013年为最,共86篇。2.在本次研究所有的选定文献中,病例来自门诊患者的有622篇,约占总量54%;来自住院患者有23篇,约占2%;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均有的文献是46篇,约占4%;没有对注明病例来源的文献有460篇,约占40%。3.诊断标准主要由以下几类组成:国家标准、医学类丛书、高等教育课本、自制的标准等。约有39%的选用国家颁发标准,为449篇,8%为自制标准,共92篇;医学类丛书或手册作标准的有58篇,约占5%;高等教育课本标准仅3%,共34篇;其他标准46篇,占4%;诊断标准未作表述的共472篇,占41%。4.本次研究所有的选定文献中,共有138篇折合约12%的文献仅对其研究的纳入标准作出了详尽的描述,而有127篇折合约11%的文献仅对其排除标准给予了描述,而只有107篇文献,二者同时被详细描述,仅仅占9.3%。5.495篇采用了自制的标准,约占总文献的43%;约38%的文献共计437篇采用国家颁发的标准;69篇选用医学类丛书中的疗效标准,占了约6%;58篇文献采用高等教育课本中的标准,为5%;采用其他标准的23篇;未给出明确疗效标准的共69篇,占6%。6.本次研究所有选定文献中含有随访记录的文献共69篇,占6%,但均未对随访过程作详细描述;资料显示40%共计460篇文献描述病例脱落终止情况;无推拿不良事件报告。7.在本所有的选定文献中,详细描述推拿方式方法的共计520篇,占45.2%;对推拿后机体反应作描述的有343篇,占29.8%;对手法作用时间进行描述的有836篇,约72.6%;点出治疗频数993篇,占86.3%;描述治疗疗程的共1070篇,占93%。8.1151篇文献中,1058篇文献描述使用摇法,占91.9%;1029篇文献描述使用按揉法,占89.4%;865篇记录了滚法,783篇文献描述使用拿法,748篇文献描述使用弹拨法,715篇文献描述使用一指禅推法;而擦法、搓法、牵抖法描述相对使用较少。9.1151篇文献中,340篇文献为单纯的推拿治疗肩周炎,占29.5%;其余811篇为推拿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肩周炎,其中针刺联合推拿254篇,占22.1%;推拿联合穴位注射61篇,占5.3%;推拿联合拔罐105篇,占9.1%;推拿联合TDP照射与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各86篇,合占14.9%;推拿联合灸法21篇,占1.8%;推拿联合封闭152篇,占13.2%;推拿联合其他(针刀、离子导入、刮疼、耳贴)46篇,占4%。结论:1.推拿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中被广泛应用且疗效良好。但其面对的多为门诊患者,门诊患者依从性差,影响证据判断。而在实验设计时,大部分缺乏随访工作部分,从而影响预后疗效的判断。故在今后的实验研究设计中,研究者应考虑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和随访时限,对于距离遥远的患者可考虑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而预后随访工作亦更好证明治疗疗效问题。2.推拿治疗肩周炎时在临床上缺乏标准的、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疗效标准。而不同评判标准中如疼痛指标、关节活动功能、患者的自我评定等方面所占比重也不同,这可直接影响到研究者的治疗结果。因此在研究与研究间进行疗效的比较时,会使报导的宏观性和普遍性意义都受到质疑,故统一标准势在必行。而作为科研人员则应加强对自身的科研基本水平的提升,重视对循证医学、临床实验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的学习,掌握基本研究原理,及时跟进各类疾病的最新诊断疗效标准。3.本次研究还发现,现目前推拿在治疗肩周炎上的研究仍停留在手法或者是手法联合针刺、艾灸、拔罐、针刀、穴位注射等的治疗上,反而是推拿联合传统功法锻炼的研究相对较少,兼之传统功法锻炼与推拿一般均是无创、无毒副作用、痛苦小,且患者可自行锻炼,降低治疗投入,方便实惠,且传统功法比之一般功能锻炼更为系统、全面,故推拿联合功能锻炼的前景有待进一步发展。4.此外,推拿治疗肩周炎乃是生物力学效应的体现,现目前科学、有机的将传统推拿与现代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知识相结合,在生物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科学地将求本治病的推拿与但求舒适的按摩区分开来,进行推拿作用力、作用面积、作用时间的效应研究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