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既往研究表明,肝癌的最主要环境危险因素为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慢性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黄曲霉毒素暴露(Aflatoxin B1, AFB1)等。然而,只有少数一部分慢性病毒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癌。提示个体对肝癌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新一代遗传标记,是不同种族、不同个体之间差异的遗传物质基础之一,也是包括对恶性肿瘤在内的复杂疾病的易感性差异的遗传物质基础之一。P53基因是与肿瘤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抑癌基因,P53基因突变是人类肝癌的频发事件,其突变频率达28%-61.8%不等,并常伴有P53蛋白的过度表达。MDM2是一种癌基因,是P53最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之一,两者可形成P53-MDM2负性调节反馈环,以保证正常情况下细胞保持P53低水平状态。研究发现MDM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研究表明P53codon72(Arg>Pro, rs1042522)和MDM2SNP309(T>G,rs2279744)位点多态性与包括肝癌在内的人类多种肿瘤遗传易感性有关联,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亦有研究提示MDM2SNP309T→G突变还可提前肿瘤的发病年龄。因此,本研究选择P53与MDM2基因上述两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位点,探讨其与肝癌发病年龄和发病风险的关联。本研究对于帮助阐明肝癌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发现肝癌高危人群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方法开展本研究。本研究对象包括985例肝癌病例和992例非肿瘤对照。病例为2007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癌新发病例,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病例间无血缘关系,无其他肿瘤史,未经过放疗、化疗等治疗。对照为来自同期上述医院的非肿瘤患者。对照无肿瘤病史,无长期慢性疾病史,并且在性别、民族、年龄(±5岁)和相同地区(居住10年以上)等方面与病例频数匹配。收集每位研究对象的详细人口学以及相关环境暴露因素资料。运用TaqMan 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P53codon72位点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ssay, PCR-RFLP)方法检测MDM2SNP309位点基因型。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s, 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表示。在病例组中用Kaplan-Meier及Log rank方法检验SNPs与肝癌发病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环境暴露因素分布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在年龄、性别、民族和HCV感染等方面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饮酒史和HBV感染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53与MDM2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P53codon72与MDM2SNP30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年龄、性别、民族、吸烟、饮酒、HBV和HCV感染等因素校正后,以P53codon72位点Arg/Arg基因型作参照,Arg/Pro或者Pro/Pro基因型与肝癌发病风险之间亦无统计学关联(Arg/Pro:OR=1.15,95%CI:0.83-1.59; Pro/Pro:OR=1.16,95%CI:0.80-1.68);与MDM2SNP309位点TT基因型相比,亦未发现TG或者GG基因型与肝癌发病风险有关(TG:OR=1.19,95%CI:0.86-1.65;GG:OR=1.28,95%CI:0.89-1.85)。3分层分析分别按年龄、性别、民族、吸烟、饮酒及HBV感染等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53codon72位点和MDM2SNP309位点多态性与肝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但我们发现在携带P53Pro/Pro基因型的个体中,与携带MDM2TT基因型相比,携带TG或者GG基因型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分别增加2.23和2.67倍。进一步交互作用显示P53和MDM2基因两SNP位点存在交互作用,协同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Pinteraction=0.017)。4P53与MDM2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发病年龄的关系在肝癌患者中,未发现P53与MDM2基因多态性单独或联合效应与肝癌发病年龄之间有统计学关联。但是我们发现携带MDM2SNP309TG+GG基因型的女性肝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9.4±11.79)岁,而携带TT基因型的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4.8±10.72)岁。TT基因型可使女性肝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4.6岁(χ2=7.372,P=0.007)。研究结论单个P53codon72或MDM2SNP309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可能与肝癌遗传易感性无关联,但P53与MDM2基因该两SNP位点存在交互作用,可协同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此外,MDM2TT基因型可能与女性肝癌的发病年龄提前有关。本研究结果仍需要大样本量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