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制冷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迅速发展,使过程机械装置的微型化和轻量化成为可能。微型制冷系统是基于传统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微加工技术生产出制冷系统的各个部件,并将这些部件及其传感器、控制器、电源等集成在一个微小体积范围内的微小机械。微型制冷系统是先进微型能量系统在工程中应用的典型范例,美国军方已将这种先进技术用于伊拉克战争,并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微型制冷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士兵和恶劣环境中的工人的舒适性要求,还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工业、医疗卫生等领域。蒸汽压缩式制冷有质量流量低、冷凝温度低及COP高等优点,本文研制了用于个人冷却的微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样机,该系统可以提供300W的制冷量,大小为:265×250×120mm,总重量约2.85kg,系统由直流无刷电机、微型三角转子压缩机、平行流式空冷冷凝器和微型螺旋管蒸发器和毛细管组成,采用高效锂离子电池做动力,可以持续运行90分钟,加上电池,系统总重量约4kg。由于微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较少,商业化的应用尚未开始,系统的主要部件均须自行研制,本文介绍了微型制冷系统主要部件的研制,包括无排气阀微型三角转子压缩机的研制、平行流式空冷冷凝器的研制以及微型螺旋管蒸发器的研制。为了进行微型制冷系统匹配及运行特性实验研究,建造了温度可调的人工环境柜,并搭建了微型制冷系统实验台,通过压缩机与动力系统的匹配实验,确定了与压缩机相匹配的直流电机及传动比;通过充注量与毛细管长度的匹配实验,确定了毛细管的最佳尺寸;通过系统运行特性实验得到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0℃环境下,压缩机压缩比可以达到3.0以上,压缩机转速为1650r/min时,微型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可以达到300W左右,COPc可以达到2.0以上。采用稳态效率法建立了微型三角转子压缩机的质量流量、输入功率和排气温度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绝热毛细管数学模型,并利用毛细管的模拟程序,分析了毛细管管长随制冷剂流量、管径和过冷度变化趋势;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平行流式冷凝器和螺旋管式蒸发器的稳态模型,并编制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模拟程序。在建立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各部件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顺序模块法,根据制冷剂质量平衡和部件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式,建立了空气-水微型制冷系统的稳态仿真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利用系统模型预测了在压缩机转速、环境温度、蒸发器进水温度以及毛细管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系统性能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法,根据系统仿真程序得到了在冷凝器长度、蒸发器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系统的各项性能。对制冷系统微型化以后引起的熵产率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就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制冷系统尺寸减小以后,压缩机内的熵产率及系统内不可逆热传导引起的熵产率增加,而换热器由温差引起的熵产率减小,由摩擦引起的熵产率的增加。因此,对于微型制冷系统,提高微型压缩机的加工精度及减少系统内部热漏是系统成功运转的关键。
其他文献
低碳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践行低碳生活可以有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目标。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将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包括低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研发将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是企业进一步屹立于全球企业之林的战略性要素,企业还应该认识到
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定理、理解计算法则等一般都需要建立在相应的、一定量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而且要经历把感性的认知在脑子里反复思考的过程,然后再借助一定的操作
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发展是人力资源运用与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环节。人力资源之所以是企业最重要、最可贵的资产,即因为人力的可塑性高,可通过各种培训培育的方式,使员工由中
机载弹射挂弹机构是军用战机武器系统中重要部分之一,本论文以某型号弹射挂弹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动力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背景,通过两
这里刊载一篇袁复礼教授五十年前野外调查、三十年前著文撰述,迄今未发表过的文章。这是一篇朴素的记实文献,也是一份可贵的地质史料。 半个世纪前的旧中国,内忧外患,贫穷落
近年来,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强,但同迅猛发展的货物贸易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采用国际
聚乳酸(PLA)是一种由乳酸缩聚或丙交酯开环聚合而成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以应用到医疗卫生、服装、家用装饰、工业等多个领域,是最有前
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如何甄选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针对当前理论界忽视激励型人才甄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