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的主体主要由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书面文学)组成,其中民间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有民间故事、民间叙事诗、谚语、笑话、寓言、神话、传说、谜语等。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有的清幽淡雅;有的瑰丽神奇;有的机智幽默;有的寄寓遥深,大多表现了劳动人民鲜明的爱憎是非观念和顽强、乐观风趣的民族性格特征。书面文学是指写在纸上的文学,其语言更文雅,带有文学性描述的文学。书面文学主要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与影视有着先天而紧密的亲缘关系,影视作为综合了多种艺术精髓的一项艺术,跟文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学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从文学中吸取了不少营养,文学慢慢走向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因此,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发展历程出现了《哈森与加米拉》(哈萨克族)、《阿曼尼莎汗》(维吾尔族)、《艾利浦与塞娜穆》(维吾尔族)、《古兰木罕》(维吾尔族)、《纳斯尔丁 ·阿凡提》(维吾尔族)、《阿凡提二世》(维吾尔族)、《永生养》(哈萨克族)、《江格尔齐》(蒙古族)、《英雄·江格尔》(蒙古族)、《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等一批从新疆少数民族文学改编的优秀影视剧。本文以文学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中的呈现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学角度对影视艺术进行研究,试图分析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的文学改编起源、发展历程,分类探析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的影视改编特点。论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绪论部分,将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相关动态以及研究方法,并分三个阶段概述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历程,包括探索时期、繁荣时期和新世纪时期。第一章第一节是关于影视改编的概述,将简单介绍影视改编理论,第二节介绍文学名著影视改编概况,重点探讨我国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以此作为全文的理论铺垫。第二章对文学作品改编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进行了类型分析,将其按照改编来源分民间文学、作家文学两类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研究其不同特点。因此,这一章可以说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三章试图对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本章在前一章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文学作品在影视改编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特点以及改编的类型。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影视剧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因此第四章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价值意义进行研究探讨。深入剖析全球化语境下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我们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学者不可推脱的责任,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研究生,尽力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影视改编的发展提出一些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