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扩张皮瓣转移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是否发挥负性作用从而影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1实验动物以24只2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体重1-1.5k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所提供。2动物分组按照实验中转移皮瓣后检测指标(腹壁浅动脉的血流速度、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组织切片的白细胞计数情况)时点的不同,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每组6只。A组为扩张皮瓣转移术前进行检测;B组为扩张皮瓣转移术后1h进行检测;C组为扩张皮瓣转移术后24h进行检测;D组为扩张皮瓣转移术后72h进行检测。3建立扩张皮瓣模型实验动物在购进7天而熟悉环境后行双侧腹壁的扩张器植入术,每侧腹壁植入一枚,每枚术中注入生理盐水5ml。扩张器植入术后6天,行扩张器注水,间隔3天一次,每侧每次5ml。每枚扩张器注水达到80ml为达到模型的要求。4血流速度检测及标本采集在实验模型建好后,分别检测4组兔的腹壁浅动脉的血流速度,采集各组扩张皮瓣远端1×1cm组织标本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力情况及组织切片的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1.大体观察:动物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验动物未出现感染,扩张器破裂,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注水过程中一只白兔一侧切口裂开,而重新缝合,推迟了注水时间,其余兔注水顺利。2.扩张皮瓣转移术前、转移术后1h、24h、72h各组间的腹壁浅动脉的血流速度有明显差异。3.各组中MDA、MPO在皮瓣转移前、转移术后1h、24h、72h进行对比,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对皮瓣转移术前、术后1h、24h、72h组织切片白细胞计数情况进行分析,白细胞计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术后72h白细胞计数仍高于皮瓣转移前,最高峰在皮瓣转移术后24h。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p值均小于0.05.结论:1.在扩张皮瓣转移术后发生了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术后皮瓣存活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机制.2.扩张皮瓣转移术后24h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严重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