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扩张皮瓣安全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扩张皮瓣转移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是否发挥负性作用从而影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1实验动物以24只2月龄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体重1-1.5k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所提供。2动物分组按照实验中转移皮瓣后检测指标(腹壁浅动脉的血流速度、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组织切片的白细胞计数情况)时点的不同,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每组6只。A组为扩张皮瓣转移术前进行检测;B组为扩张皮瓣转移术后1h进行检测;C组为扩张皮瓣转移术后24h进行检测;D组为扩张皮瓣转移术后72h进行检测。3建立扩张皮瓣模型实验动物在购进7天而熟悉环境后行双侧腹壁的扩张器植入术,每侧腹壁植入一枚,每枚术中注入生理盐水5ml。扩张器植入术后6天,行扩张器注水,间隔3天一次,每侧每次5ml。每枚扩张器注水达到80ml为达到模型的要求。4血流速度检测及标本采集在实验模型建好后,分别检测4组兔的腹壁浅动脉的血流速度,采集各组扩张皮瓣远端1×1cm组织标本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力情况及组织切片的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1.大体观察:动物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验动物未出现感染,扩张器破裂,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注水过程中一只白兔一侧切口裂开,而重新缝合,推迟了注水时间,其余兔注水顺利。2.扩张皮瓣转移术前、转移术后1h、24h、72h各组间的腹壁浅动脉的血流速度有明显差异。3.各组中MDA、MPO在皮瓣转移前、转移术后1h、24h、72h进行对比,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对皮瓣转移术前、术后1h、24h、72h组织切片白细胞计数情况进行分析,白细胞计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术后72h白细胞计数仍高于皮瓣转移前,最高峰在皮瓣转移术后24h。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p值均小于0.05.结论:1.在扩张皮瓣转移术后发生了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术后皮瓣存活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机制.2.扩张皮瓣转移术后24h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严重的时间点。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股骨距和小粗隆复位固定与不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哈尔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对古村落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案例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人类学涵化理论和社会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旅游影响下的古村
目的:探讨应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在治疗中节基底粉碎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的比较。方法: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中节基底粉碎骨折的患者共48例53指,男3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渗盐水组(HTS组
目的:阐述小儿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治疗研究进展,评价手法复位闭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为肱骨远端全骺分离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旅游安全是保证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近年来旅游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但其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和缺乏。在汇总国外旅游安全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
混凝土是当今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泛建筑材料之一。在恶劣的环境下,混凝土长期遭受腐蚀介质的作用,导致混凝土结构性能的裂化、耐久性降低而提前发生破坏。对于土木工程来讲,改善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DM)动物模型并植入钛合金棒作为假体以及植入钛合金假体后再建立DM动物模型,测量动物体内血糖水平并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硬组织切片组织形态学观察假体周
涉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外科手术一向被认为是外科领域的极大挑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使用人工血管置换病变累及部分的开放式手术是主动脉弓病变的标准外科治疗.复杂
对近10年来国内休闲游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分析,采用关键词频率分析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休闲与游憩研究的特点,对国内休闲与游憩将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