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谐振式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源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qu8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研究与开发大功率串联谐振式DBD型臭氧发生器的供电电源。基于DBD型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串联谐振式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对DBD型臭氧发生器的等效电路、动态电气特性、供电电源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与实现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本文研究的理论成果成功开发出了产量为2kg/h的DBD型臭氧发生装置电源系统。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证明了论文理论研究和实际设计的正确性与实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5个方面: 1.大功率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源用逆变电路拓扑结构研究。对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源中两种常用的负载谐振式逆变拓扑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串联谐振式逆变电路作为大功率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源的逆变拓扑; 2.DBD型臭氧发生器负载特性研究。对正弦波电流供电的介质阻挡放电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放电间隙电压的傅立叶级数展开,首次提出了正弦波电流供电的介质阻挡放电电路的基波等效电路,用基波等效电路研究与讨论了DBD型臭氧发生器的动态电气特性,得到了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气参数的最佳匹配范围,为设计性能优良的介质阻挡放电型臭氧发生器电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依据; 3.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源控制策略的研究。对串联谐振式逆变器输出功率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和归纳,选择频率跟踪移相PWM控制作为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源输出功率控制方式,对该控制方式下逆变器的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容性模式更适合于DBD型臭氧发生器用串联谐振式逆变器这一结论。研究了在该控制方式下逆变器的调功特性和零电流开关条件,给出了最大有效移相角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与研究了基准臂开关管触发脉冲与负载电流同相的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源电路拓扑及其关键技术,实现了IGBT的ZCS; 4.频率跟踪移相PWM控制实现方案的研究。在总结现有频率跟踪移相PWM控制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集成锁相环CD4046的频率跟踪移相PWM控制电路,并利用CD4046的特性解决了电路的延时和电源的起动问题; 5.电源主电路和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驱动模块2SD315A的DBD型臭氧发生器电源新型驱动电路。应用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了40kw/1kHz、产量为2kg/h的臭氧发生装置电源系统,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过程与实验波形,验证了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它曾对现代工商企业的发展与成熟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也是为西方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但由于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神经内科170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170例患者中
为适应社会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成本管理能力的要求,高校应构建合理的《成本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思路、内容、方式等,对实现《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挖掘机再制造过程中液压油缸的拆解为研究对象,对废旧液压油缸的拆解过程进行分析,依据拆解流程建立拆解生产线模型,基于e M-plant软件对生产线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运用生
目的研究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相关的预防措施,为降低临床荨麻疹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门诊治疗的荨麻疹患者12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小肠深部肌间神经丛神经-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网络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和大承气汤对其的修复作用,探讨大承气汤治疗MODS的
目的 探讨不同月龄大鼠大脑额叶、海马、纹状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LRP 1)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 15只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计算 1,3,10月龄大鼠大脑额叶、海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酰胺化、还原、季铵化反应制备了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溴化-1,3-丙二铵(V3)、N,N,N’,N’-四甲基-N-去氢枞基-N’-十二烷基-二
目的通过比较军团菌肺炎及其他类型肺炎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和治疗前后变化,研究SF在军团菌肺炎诊断中的意义,为军团菌肺炎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