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机组锅炉侧关键变量监测及运行优化方案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18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力发电,尤其是燃煤机组发电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体。但是,由于所涉学科领域多、机理复杂、测点不完备以及固有的时变、非线性、大时滞、多变量、多干扰等特性,燃煤机组在监测、运行、优化等方面还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日益凸显,对燃煤机组的关键变量监测、运行优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涉及燃煤机组锅炉侧机理建模以及基于模型的若干关键变量在线监测、运行优化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1)建立了燃煤机组锅炉侧机理模型。主要建立了包括换热系统、金属壁动态蓄热、热损失的集总或准分布式参数的机理模型。(2)研究了基于锅炉侧机理模型的高温区域烟气温度计算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进行了修正计算,然后沿烟气流动方向对各半辐射式受热面建立准分布参数模型,精确计算各受热面的辐射换热量和对流换热量,从而得到各关键位置的烟气温度。并从24小时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采用实时运行数据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的烟气温度修正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可实现高温区域热能传递状况的实时监测。(3)研究了基于准分布参数模型的换热器灰污状态监测的方法。本文以灰污系数作为换热器灰污状态的特征参数,以烟气/工质能量衡算为基础,提出了锅炉侧换热器灰污系数实时计算方法。同时建立了灰污系数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吹灰的经济性分析,通过求解吹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问题,确定了吹灰时间和吹灰间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优化吹灰的方案策略。(4)研究了基于LSSVR-GA模型的配风优化问题。主要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锅炉热效率模型,通过多组历史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锅炉热效率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发现该类基于数据建模的预测模型的精度均较高,表明二者均可模拟真实的锅炉运行过程,且本文提出的模型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基于本文提出的锅炉效率预测模型,还研究了一次风量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发现锅炉效率有潜在的优化空间,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锅炉效率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在一定程度上锅炉效率有所提高,机组的发电标煤耗有所下降,有潜在的节能减耗效果。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具有储存能量密度高,电池寿命长,额定电压高,自放电小,工作温度区间大等的优点。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类材料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 Ah/g,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在各领域的应用。因此对高容量负极材料的探索研究得到广泛关注。硅具有4200m Ah/g的理论比容量,但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接近400%的体积形变,导致硅材料结构破碎,限制了硅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制备硅纳米管是一种有
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现代工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机械装备朝着大型化、精密化、高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旋转机械设备在工业机械装备中应用广泛,常服役于重载、高速、高温等复杂环境,其关键零部件不可避免地出现性能衰退,导致故障时有发生。因此开展旋转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可靠识别关键部件中潜在异常或故障,对保障机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旋转机械设备中关键部件的故障特征精确识别
现代社会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但对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的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子器件已经达到了传输极限。硅基光电子器件具有传输带宽大、速率快、抗电磁干扰、与CMOS兼容、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在光通信、光存储等许多重要领域都广泛应用,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石。其中结构简单、功能多样的微腔成为了硅基光电子器件的重要基础器件。利用硅基微腔进行绝热波长转换是近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它通过在小于光子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于美好生存环境的愿景也愈加强烈。以往我们在研究大气污染指标的时候注重以粉尘为特征污染物,现如今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硫化氢,这一常见恶臭污染中的关键性物质,现已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治理硫化氢恶臭污染的材料及方法各有利弊,有的处理效果不佳,不能根本上解决硫化氢恶臭污染问题;有的价格昂贵,材料获取困难,无法及时获取材料,
生物手段脱氮是目前污水脱氮中最常用且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和工艺复杂等问题。本实验组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发现生物海绵铁反应器对COD及氮具有较强的去除作用。因此,本论文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将进一步探究生物海绵铁反应器中铁与微生物协同作用下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机理。本论文以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行对比实验,通过梯度增加废水中NH_4+-N浓度,比较
针对1.2 mm厚的DP780双相钢薄板材料,开展胶接点焊工艺试验研究,建立胶接点焊接头静强度指标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并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辨析接头的断裂失效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基于BBD响应面法,以焊接时间、焊接电流和供给压力为工艺影响因素,开展胶接点焊工艺试验设计及参数优化。结果表明:焊接时间对接头的失效载荷以及能量吸收值的影响最显著。为提升胶接点焊接头的抗拉剪强度,应选择较大的焊接
传统村落快速消亡且衰败迹象明显,根据传统村落的相互依存性、群体相似性和个体差异性并存以及传统社会关系破碎化等特征,研究传统村落群体性结构的社会关联具有重要理论和现
监控场景下的目标检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目的是检测识别出监控场景图像中的特定类别物体。深度学习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多个领域。基于深度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的优势使其越来越受重视。在汽车、航空、土木建筑、造船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胶—螺混合连接作为复合材料的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是同时使用胶接连接与螺栓连接将构件连接在一起。它比单一的连接方式具有更高强度等性能。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对复合材料的混合连接进行了研究。首先,就制作工艺对单搭接形式的混合连接件的拉伸静强度进行了比较;并且通过试验数据,对比了胶接连接、螺栓连接与胶螺混
当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有害物质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发生急性和慢性中毒,威胁人体健康。当前重金属废水的末端治理方法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但其存在处理效果不理想、沉淀物沉降性较差、污泥量大以及重金属再度溶出等缺陷,所以寻求重金属废水新的处理方法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作为母体,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重金属离子的强配位基团巯基引入到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制备出系列新型重金属螯合絮凝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