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烙印:约翰·多恩《第一周年》中的宇宙论探微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们视秩序为根本,认为宇宙与世俗秩序之中蕴含着一个普遍准则,即秩序是上帝意志的反映。万物在上帝计划之中按理想的传统宇宙论排列则是维系世界的根本。而新科学在16至17世纪取得长足发展,打破了理想秩序的神话。哥白尼日心说动摇了传统的托勒密宇宙论,撼动了人对自我,上帝以及宗教的信仰,担心与怀疑充斥着人的内心。本文将以《第一周年》为例,探讨约翰·多恩是追随新学还是沿袭传统宇宙论,并试图总结出约翰·多恩立场所隐藏的时代原因。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第一周年》中三大宇宙意象:群星,元素以及时间。隐含死亡寓意的群星意象表达了多恩对于哥白尼日心说的担忧与不安;比例失衡的元素意象传递了多恩对传统宇宙论中完美与和谐的渴望;错乱的时间意象则展示了新旧科学冲击之下多恩的末世思想。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第一周年》中的结构。此部分从《第一周年》的结构以及《第一周年》与《第二周年》和《灵的进程》所构成的灵魂三部曲中的结构入手,分析多恩《第一周年》中共时结构和冥想结构,以及灵魂三部曲中共同构成的圆形结构。在共时结构与冥想结构中,多恩突破传统宇宙论中的历时结构和存在之链中的逐层优化的空间结构,而采取与之相反的共时结构与空间结构,展示了在新旧宇宙论冲突下多恩内心的混乱与悲观,而灵魂三部曲所构成的圆形结构象征完美与永恒,与前两者形成对比,表达了多恩仍对传统宇宙论中和谐世界抱有期许。第三部分则讨论《第一周年》中的主题。约翰·.多恩在《第一周年》中所展示出三个典型宇宙论主题,即天人对应,天体音乐以及数字;多恩将世俗世界中的疾病和死亡与宇宙相对应,传递出天人和谐的追求;天堂合唱与世俗世界的哀歌对比,展示了天体音乐的净化力量;同时多恩运用毕达哥拉斯数字理论,展示了《第一周年》中“二”到“一”的转化,表现了多恩对于混乱回归统一的渴望。从意象结构以及主题三方面分析,发现约翰·.多恩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拒绝因接纳新科学而破坏内心的坚守。虽然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新科学相关的概念,但在《第一周年》中多恩对新科学表现出怀疑沮丧,同时设法坚守了传统宇宙论,反映了其思想上的传统与保守。
其他文献
从2010年开始,在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印度电影投入海外市场,并在海内外都大获成功。《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影片脍炙人口,其中关于宗教和女性的问题备受关注。基于印度电影的文化和宗教独特性以及女性人物形象在印度电影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将从伦理视角出发,选取2010年至2020年国内引进的印度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多部影片作为文本,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与分析。从印度女
从1921年第一部新闻事件改编电影《阎瑞生》到近几年的电影创作,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完成了对“空间”的自发复刻到自觉表现的转变,这其实是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在转向类型化、商业化过程中的创作策略与经济策略,而电影的类型化与商业化都离不开对观众心理的精确解读。那么,中国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如何通过“空间生产”以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影像空间如何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与现实认知?在近两个小时的观影经历里观众的主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国家工业化建设,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文艺领域,国家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打造了一支包含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和工农兵文艺工作者的工人阶级文艺大军,号召广大知识分子作家深入工厂、车间进行文学创作,同时扶持一线工人学习文学写作,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热潮。胡万春是在上海工业基地成长起来的工人作家,享受着国家对工人培养的政策福利,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从
从实地取景“拍”电影到棚内合成“做”电影,数字特效技术深刻影响了当今电影的发展。在这其中,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使电影表演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根据角色的五官、身材等体貌特征判断这一角色由哪位演员扮演。但在塑造虚拟角色的过程中这些依据都被技术窜改了,演员从台前走向幕后,观众无法从银幕中得知是谁在表演。电影在使用动作捕捉技术之前通过定格动画、特效化妆、机械模型等物理特效实体拍摄虚拟角色。从
莎士比亚将他对人类忘恩负义本性的追寻融入到《李尔王》与《雅典的泰门》的创作中。李尔、葛罗斯特、泰门屈从于谄媚之言而对逆耳忠言恼羞成怒,他们纵曲枉直的结果则是自身命运的急转直下。对三人悲剧成因的探讨会发现,他们不幸的根源在于视野及认知的局限。由于对“人”认识有限,主人公轻信看似忠贞实则心怀不轨的献媚者,而误解竭力揭露真相的忠贞者。本文借助于福柯的“认识价”,试图探讨人物对同一言行截然不同的解读。三人
学位
现代汉语“和”类虚词包括“连、同、跟、和、共”等,它们在语法功能上大都兼有连、介两种词性,而在“和”类虚词中,虚词“和”的连、介词性判定一直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现有研究中,学者已分别从句法、语义角度对虚词“和”介、连词性的区分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使用句法测试手段、语义特征对虚词“和”的词性做出区分,以及对主语、宾语位置上的虚词“和”的词性进行判定;但虚词“和”在补语、状语、定语等其他句
《八月之光》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小说家福克纳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核心之一,其中交叠与渗透着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与盘根错节的权力网络。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作家的写作策略和作品人物的身份危机与心理异象等问题,与女性相关的研究也聚焦于女性作为“他者”的单一维度或其与南方女性类型的关联,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不同地理空间中的女性空间实践及空间困境议题,从而凸显了本研究的创新性——本文以女性主义地理学为理论指
威廉·吉布森是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先驱,他的长篇处女作《神经漫游者》奠定了这一类型的主题和风格,随后出版的续集《零伯爵》和《重蒙娜丽莎》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支线故事,共同架构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近未来世界。“矩阵三部曲”所描绘的生机勃勃同时混乱无序的近未来世界既是对后人类时代的憧憬,其中复杂多样的赛博格形象也是后人类发展的蓝图。文章引言部分介绍了作者和作品,回溯作者与赛博格的渊源。随后简单概括了学界
“进”作为汉语中常用的趋向动词之一,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对“进”的多义性、句法限制、语义演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进”的语义分类仍比较笼统,跨语言研究还不多,对其语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的探讨尤显不足。近年来兴起的词汇类型学理论和类型学分析工具,为“进”的多功能语义探讨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基于词汇类型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尝试从跨方言的角度探讨“进”的多功能语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