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文化内涵和语用角度分析和研究汉语习语的英译。成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为使用。汉语习语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研究,相关的论文和论著颇为丰富。但传统的汉语习语研究主要关注汉语习语的来源、范围、语义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而很少同时从文化和语用角度来探究汉语习语的英译。著名语言学家裴文1999年2月在哈佛大学说过:“我认为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新的理论,而是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文化内涵和语用角度对汉语习语的英译进行研究,该方法给予这两种研究角度以同等合理的重视,是对习语以及习语翻译的动态研究。此外,本文为习语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突破了文化因素主导的习语翻译研究现状。以下是对本文论述方式的简介。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动机、背景及目的,并介绍了习语的定义和特征,从而为之后的习语翻译研究打下基础。接着,本文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分析了习语的文化内涵。习语的文化内涵是其灵魂,因而在翻译研究中应引起重视。其次,本文从语用角度对习语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习语的文化语境、习语的语用功能以及文化语境的作用。文化语境对翻译起制约作用,同时它的解释功能为译者选择翻译方法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在习语的文化内涵及语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并论证了习语的翻译方法。论文首先论述了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以及影响翻译方法选择的四个因素。并将本文中涉及的五种翻译方法从异化到归化排列如下:直译、直译加解释或注释、省略、意译和同义习语借用。紧接着本文结合大量实例对习语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和论证。为了提供习语的上下文语境,这一部分的实例全部为选自文学作品的句子。最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在翻译前,译者应对习语的文化内涵、文化语境以及功能进行详细研究,然后综合考虑以下4个因素,选择能取得最好效果的翻译方法:翻译的目的、读者群、作者的目的以及语境。作者希望本文能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成语翻译研究做出应有的一点贡献。同时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广大学习者进一步掌握和鉴赏汉语习语,并为习语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