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立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s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所具有的保护力和拘束力,称之为刑法的效力。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适用于什么事项、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和什么人,通过具体的法律规定来表现。任何一部经有权主体通过合法正当程序确认和制定的刑法都具有法律效力,并且都明文规定刑法的适用范围。对刑法适用范围的规定,是任何一部成文刑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刑法适用范围的规定决定了该部刑法的生命。目前,刑法适用范围并没有引起刑法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也少有学者对刑法适用范围的相关理论和立法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使得该问题成为刑法理论界的“冰冻区”。相反地,研究国际法和国际刑法的学者却对该问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立足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分别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我国刑事立法的进程看,我国对刑法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定,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从粗糙到精细,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现行刑法关于刑法适用范围的规定,基本适应了以往司法实践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关于刑法适用范围的立法规定也显现出了一定的立法缺陷,不能有效地回应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加之,国际法、国际刑法和刑法学学者对刑法适用范围的研究囿于各自领域,虽互相借鉴彼此的研究成果,但并未打破学科的限制进行系统地梳理。因此,为打破理论研究的界限,进一步地完善刑法适用范围的相关理论,精细刑法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定,本文运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层面对有关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相关理论和立法作出一些尝试性的创新研究。本文除引言外,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概述。一是立足于由国家刑事管辖权这一基本的主权权力/利和法律效力的理论预设,探讨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确立的理论基础。二是通过学术界对刑法空间适用范围概念的对比分析,来梳理与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是探讨关于刑法空间适用范围法律规定的性质。四是分析立法订立刑法空间适用范围所依赖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立法沿革。该部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时间界限,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刑事法律对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规定作出历史的梳理,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定的不同之处,追溯现行关于刑法空间适用范围法律规定的立法本源。第三部分,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立法缺陷。一是认为现行立法存在体系设置和条文设置两方面的立法设置缺陷。二是认为现行立法存在刑法空间适用对象和适用情形两方面的立法规定缺陷。三是认为现行立法规定存在易导致刑法适用不平等的缺陷。四是认为现行立法还存在代理处罚原则和一事不再理原则考量上的缺失。第四部分,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立法完善。该部分对如何完善我国现行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立法规定提出具体的完善意见,尝试性的起草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立法完善意见稿,并对意见稿作出相应的阐释与论证。
其他文献
随着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人权保护的理念逐步得到落实,尤其在刑事侦查讯问程序中,无罪推定、自白自由和沉默权制度的确立更要求侦查讯问方法的合法性。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
<正>海民(《雕塑》杂志执行主编):鲁迅美术学院将于2018年10月20日迎来建校80华诞庆典。这是今年继中央美术学院10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之后的又一重要美术院校的校庆活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与之相伴的是物证在司法证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司法证明物证时代已经到来。但物证是“哑巴”证据,需要借助各种媒介才能揭示
鉴于目前豆腐皮产业作坊式生产、产量低、质量不稳定、机器制作痕迹明显,以及现有的豆腐皮加工设备不能满足实际的加工需求。本文根据豆腐皮的手工加工特点对豆腐皮加工设备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世界性问题。由于考虑到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是两个不同的犯罪群体,未成年人在心理、生理方面都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两者的
目的:分析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提高临床对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进行手术切除的50例胰
宣誓制度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与人类认知能力低下相关,最初的宣誓是广泛应用于早期人类社会日常生活的。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便主要存在于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活动中
众所周知,司法透明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刑事审判公开制度及其运作即是司法透明的重要体现。贯彻刑事审判公开原则固然重要,但是同时必须注意审判公开与人们追求的另一种价
间接故意犯罪的疑难问题研究,在世界刑法史上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围绕间接故意犯罪的争议与探讨从未停止过。但针对间接故意犯罪,这个刑法学界公认的难题,我国学术上的理论
近年来,顺应信息公开化的国际趋势,我国不断加快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与实践。为满足公众对公正司法、阳光司法的迫切要求,需要不断加大司法信息公开的力度和范围。当然,基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