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调整评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核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焦点问题,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挑战。作为拥有全球利益的世界上最大的有核国家美国,对冷战后世界核扩散的始作俑者印度的核政策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关注。9·11事件后,乔治·W·布什政府一改乔治·H·W·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时期对印度的“无”核化政策,同印度签署民用核协议,做出对印度的“有”核化政策调整,这意味着美国彻底放弃了执行三十多年的核政策,意味着美印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笔者认为对其调整的原因和影响值得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冷战后时期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本文的第一部分对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核政策首先进行了简要概述,明晰印度核问题的由来。第二部分开始具体分析冷战后从乔治·H·W·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到乔治·W·布什政府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演变。第三部分分析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调整的原因。从美国全球反恐怖主义需要印度的配合,美印在民用核领域的共同利益和全面经济合作的需要,印度核武器的发展对美国军事安全利益的威胁,印度核发展的不可逆性以及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对印度核政策的调整因素。第四部分对其影响做出了分析。美国这一政策调整严重削弱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打破了南亚地区的权力平衡,损害了美国的形象和诚信度,中国应该防范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最后一部分对美国对印度的核政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一向被人们认为是政府的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政府面临着公共服务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及公共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瑞典一直以来,沿袭着社会民主政治型式而形成共识合意政治,值得研究。本文以哥得兰县(The County of Gotland)政府变革为背景,探讨共识民主视角下瑞典哥得兰县政府改革的绩效、特
随着金融市场创新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来跨境性的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不断涌现。由于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多为交易当事人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缺乏场内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和高流动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