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将经济发展的重点由之前的增长速度转换为如今的发展质量。其中的落脚点之一就在于如何帮助小规模的市场主体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中小企业,同样作为抗风险能力更差的个体工商户却鲜有关注。本文选择了个体工商户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其对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调整的行为反应。理论方面,本文通过梳理与个体户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征管政策了解有关个体户税收历史沿革。又分析了济南地区起征点提高前后数据的变化,初步判断存在起征点以上的个体工商户通过控制销售规模拆分门店的方法避免纳税。那么全国范围内拆分避税的行为的是否普遍?本文在第四章对个体工商户税收拆分行为的法律可行性、避税收益及成本,政策改革对个体户心理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个体工商户实施该避税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认为,起征点提高增强了起征点以上个体户的避税动机,进而提出第一个假说:政策改革使个体户新增数量超常增长。随后,本文分别对服务行业和非服务行业,人均GDP情况不同的地区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实证方面,本文选取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型微型企业的工商登记作为数据来源,以2011年第四季度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为切人点,设计双重差分实验,根据政策实施前后个体工商户新登记数量的变动,验证起征点政策改革是否显著增加了个体户分拆避税的行为。通过实证发现,2011年起征点调整后,个体工商户在全国全行业范围的个体户并没有普遍采用分拆的方法避免被征税,但在进一步的行业调整之后出现显著的增长。进一步地异质性实验结果表明:(1)与税源一般的地区相比,税源充裕的地区拆分避税的情况更多。(2)与非服务业相比,服务行业拆分避税的情况更明显.毫无疑问,基于避税动机的拆分并不利于个体工商户长远的良性成长壮大,特别是不利于“个转企”的政策引导。本文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认为,个体户非商业目的的拆分行为存在负面影响,其违背了政策意图,且不利于鼓励个体工商户将规模做大做强甚至转型为企业的政策导向。故结合论文的研究结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建议:短期内应在目前起征点政策的基础上,分地区分行业完善起征点的政策改革;在长期,基于起征点诸多弊端,应将起征点改为免征额,或者将起征点进一步优化为按照增值额确定的起征点,并结合差额减征方法优化起征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