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近十几年来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证据显示RIPC在瓣膜置换手术中能否有心肌保护作用。本课题旨在观察通过右上肢的远隔缺血预处理能否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本课题另一研究目的是观察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作为评判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导致的心肌缺血另一生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因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需接受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成人患者70名,在全麻诱导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35)和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IPC GROUP)(n=35)。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是利用一血压计袖囊充气到200mmHg或放气,对患者右上肢实施5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处理,连续重复该过程3次。对照组只绑血压计袖囊,不行充气/放气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开主动脉后1,3,6,和24hr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中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同时记录下术后各相应时间点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在ICU停留的时间及病人的住院时间及病人的死亡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体外循环后血清中CTnI浓度和CK-MB浓度均明显下降;血浆TNF-α水平也降低。(2)与术前基础值相比,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在开放主动脉后1,3,6小时三时点均明显增高,在24小时时,回到基础值水平;但是该指标在对照组和远隔缺血预处理组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87)。结论:(1)本研究证明,作为远隔缺血预处理,短暂的上肢缺血预处理有利于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肌保护。(2)本研究证明,缺血修饰白蛋白是一种心肌缺血/损伤的敏感标记物,然而,它并不能反映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肌损伤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