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GCG是茶叶中含量最高,最具生物活性的儿茶素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但EGCG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聚合,差相异构或水解反应,除此以外,EGCG在摄入人体后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破坏严重,导致其生物利用率低下,因此制约了 EGCG在功能食品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米糠提取物能够有效负载茶叶中主要儿茶素类成分EGCG,同时可以提高EGCG的生物利用率。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组装制备微米级EGCG-RBAI复合物(RBAI:米糠白蛋白提取物),研究其在pH7.4PBS溶液和模拟胃肠道消化液中的稳定性;基于抗氧化能力优化EGCG-RBAI复合物配方,用于细胞实验;建立IL-1β诱导HT-29细胞炎症模型,通过分组处理(IL-1β诱导模型组、对照组、EGCG、RBAI、EGCG-RBAI三种预处理组)研究和比较其抑制细胞炎症发生的效果,采用qPCR法检测MAPK、NF-κB和STAT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L-8及PGE2水平验证炎症发生,采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抗氧化标记物SOD活力和MDA浓度探究细胞氧化应激响应变化,综上对IL-1β诱导HT-29细胞炎症机制进行了探讨。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RBAI蛋白质含量为300 mg/g,白蛋白是主要的可溶性蛋白质成分。通过自组装制备EGCG-RBAI复合物,研究RBAI负载对EGCG在pH 7.4 PBS溶液和模拟胃肠道消化溶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初始量为18.00μg的EGCG-RBAI复合物和EGCG溶液(对照)经pH 7.4PBS孵育60 min后,EGCG-RBAI复合物体系的EGCG保留率为15.9%,显著高于对照7.7%;初始量为45.00 μg的EGCG-RBAI复合物和EGCG溶液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EGCG-RBAI复合物体系中EGCG的保留率为18.9%,对照组保留率仅为7.6%。这说明RBAI负载能有效提高EGCG在弱碱性环境下的稳定性和生物可获得率。(2)采用MTT法研究EGCG、RBAI和EGCG-RBAI复合物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EGCG和RBAI对HT-29细胞的IC50分别为204 μmol/L和 511 mg/L,系列浓度 EGCG-RBAI复合物(20~100 μmol/L EGCG,50 mg/L RBAI)对HT-29细胞存活率无明显抑制作用。IL-1β诱导HT-29细胞炎症模型条件为:细胞铺板密度为2×105个/mL,IL-1β诱导浓度为35ng/mL,诱导时间24h。炎症诱导组的炎症相关生物标记NF-κB、CXCL8、COX-2基因表达量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3.8、5.1和1.1倍。EGCG(20~100μmol/L)与RBAI(50,100 mg/L)预处理对NF-κB、CXCL8、COX-2基因的诱导表达均有抑制作用。(3)基于ORAC抗氧化能力筛选出细胞实验用EGCG-RBAI复合物最佳配方:40μmol/L EGCG+50 mg/L RBAI。通过qPCR法与酶联免疫法等研究EGCG-RBAI复合物对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炎症模型组MAPK14、NF-κB和STAT3基因,及NF-κB通路下游基因CXCL8、TNEA和iNOS,STAT3通路下游基因VEGF表达量上调,说明炎症模型建立成功。EGCG、RBAI和EGCG-RBAI复合物预处理2 h均能下调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且RBAI和EGCG-RBAI复合物预处理组对STAT3转录的抑制作用优于EGCG预处理组。IL-1β诱导组的IL-8浓度(191.8 ng/L)高于对照组(148.3 ng/L),这在代谢水平上验证炎症诱导成功。EGCG、EGCG-RBAI复合物预处理组的IL-8浓度分别为82.3 ng/L和109.5 ng/L,低于IL-1β诱导组。(4)通过检测Nrf2基因表达量、SOD活力和MDA浓度研究不同预处理对细胞炎症诱导中氧化应激响应的影响。IL-1β诱导组的Nrf2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3倍,高于EGCG、RBAI和EGCG-RBAI复合物预处理组的2.0、1.6、1.4倍。IL-1β诱导组的细胞SOD活力最高,达到15.25 U/mg protein,而EGCG、RBAI和EGCG-RBAI复合物和对照组的SOD活力没有明显差异,介于13.86~14.04U/mg protein范围内。可见,本实验中Nrf2基因的转录和SOD活力提高的是对细胞氧化-还原状态改变的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