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传统桡动脉触诊与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效果的对比研究目的:对比研究应用传统桡动脉触诊法与经超声引导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以120例在急诊科ICU病房需行桡动脉穿刺测压及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借助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即利用传统桡动脉触诊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组(A组)和利用超声介导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组(B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操作成功及失败率、操作所需时间、进针次数以及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操作均由从事介入穿刺工作5年以上超声医师操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mean±SD),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的患者全部完成临床试验,试验过程中没有退出或失访者。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6%,显著高于A组的65%(P=0.006);B组总操作时间为(15.1±4.5)s,明显少于A组的(17.6±6.8)s(P=0.02);B组总穿刺次数1.8±0.6,少于A组的2.1±0.5(P=0.004);相关穿刺并发症发生率B组为6.7%,显著少于A组的20%(P=0.03)。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应用传统触诊法相比,应用超声引导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能够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而且总操作时间、总操作次数及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得到明显降低。超声引导行桡动脉穿刺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技第二部分 平面内与平面外技术在超声介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效果的对比研究目的:对比研究平面内与平面外技术在超声介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急诊科ICU病房120例需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平面内技术组60例(C组)和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组60例(D组)。记录的数据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桡动脉的二维及彩色超声图像、两侧桡动脉腕横纹处前壁距皮肤的距离、桡动脉左侧进针处及右侧与腕横纹同等距离处其前壁与皮肤的距离及内径、左侧桡动脉于撤管后半小时进针处内径、穿刺前与撤管后半小时左侧桡动脉进针处收缩期血流速度(PSV)、穿刺前与撤管后半小时无创血压、两侧桡、尺动脉于腕横纹处的内径、首次置管成功时间、置管成功及失败率、置管总操作时间、置管总进针次数以及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操作均由从事介入穿刺工作5年以上超声医师操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mean±SD),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的患者全部完成临床试验,试验过程中没有退出或失访者。C组与D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得到质量较高的声像图,两侧腕横纹处桡动脉前壁与皮肤的距离分别为[左侧(2.8±0.4)mm比右侧(2.7±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左侧桡动脉穿刺点处及右侧距腕横纹同等距离处桡动脉前壁距皮肤的距离分别为[左侧(4.2±0.4)mm比右侧(4.1±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两侧桡动脉腕横纹处内径分别为[左侧(1.8±0.3)mm比右侧(1.8±0.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尺动脉腕横纹处内径分别为[左侧(1.5±0.2)mm比右侧(1.5±0.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桡、尺动脉腕横纹处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左侧桡动脉穿刺点处及右侧距腕横纹同等距离处桡动脉内径[左侧(3.0±0.2)mm比右侧(3.0±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两侧桡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侧(47.5±9.7)cm/s比右侧(46.4±8.9)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两侧尺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侧(39.2±7.5)cm/s比右侧(38.9±9.4)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同侧桡、尺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穿刺效果:C组与D组相比总操作时间[(15.9±5.5)s比(16.7±6.0)s]和总穿刺次数[(1.4±0.5)s比(1.3±0.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首次穿刺成功时间短于C组[(8.5±2.8)s<(10.7±3.5)s],D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组(90%>78%),D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6.7%>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穿刺前、撤管后半小时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内径在撤管后半小时较穿刺前减小(P<0.05),桡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在撤管后半小时高于穿刺前(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经超声引导的平面外方法优于平面内方法,实际工作中需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穿刺方法,更为有效地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考虑到每一项技术的优缺点,两种技术相结合对成功率的提高有帮助,但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