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构建是基因定位和克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以长生育期优质品种外引7号和高产早稻品种中早35为亲本构建F2和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基础上,对产量、抽穗期等相关性状进行了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粒传法构建了含有315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2、在两亲本间12条染色体上筛选出145个分子标记,绘制了全长2532.88 cM的遗传图谱,第12号染色体上分布的分子标记最多,每条染色体平均约有12个标记分布,图谱上标记间平均距离是17.47 cM。3、利用F2群体对产量、生育期等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9个产量相关性状QTL,其中贡献率超过10%的QTL是qPN5和qGWP2-1,其LOD值分别为3.49、3.75,贡献率分别为25.36%、12.49%,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母本外引7号,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完全显性;检测到qHD3、qHD7、qHD8、qHD9等4个控制抽穗期的QTL,LOD值分别2.70、2.58、15.83、14.79,贡献率分别为5.30%、4.88%、27.73%、21.75%,其中qHD8、qHD9是主效QTL,4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母本外引7号,基因作用方式均表现超显性;检测到控制粒型的QTL qLW3,LOD值为2.62,贡献率为13.40%,为主效QTL,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母本外引7号,基因作用方式均表现为超显性。4、利用抽穗期性状混合分组分析法(BSA),筛选到13个抽穗期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LOCOs07g30250基因调控水稻开花,与定位的控制抽穗期的QTL位点qHD7均位于第7染色体的RM6835-RM336标记之间,推测LOCOs07g30250可能是新的成花素基因,控制水稻抽穗期。测序验证结果表明,LOCOs07g30250基因第3外显子的50 bp处有碱基G→A替换,使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中有大量的光响应元件和激素相关元件,表明该基因可能会受到光信号、激素以及其他非生物环境诱导;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短花药野生稻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二穗短柄草的同源性次之;表达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种子、根、穗、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水稻幼穗分化的第6期表达量最高,在种子刚开始发育时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