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M(Al,Cu,Pd,Pt,Rh,Zr)掺杂Ce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二氧化铈因其具有较高的储氧/释氧能力、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备受人们关注,尤以在环保领域的催化剂中的应用最为常见,如汽车尾气处理的三元催化剂(TWC)。改善贵金属含量的三元催化剂(TWC)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热稳定性,符合日益严格的尾气低排放法规,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杂质对二氧化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但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而且对二氧化铈及其掺杂体系的研究大多基于经验方法,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研究直到近几年才很快兴起。 本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并用DFT+U方法描述Ce4f电子的强关联效应,系统地研究了金属(M=Al,Cu,Pd,Pt,Rh,Zr)掺杂对二氧化铈(CeO<,2-x>)的体性质(如晶格常数,体弹性模量)的影响,并对贵金属(Pd、Pt、Rh)掺杂二氧化铈(CeO<,2-x>)体系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 对掺杂的CeO<,2>的研究,我们选用不同大小的超原胞(包含的原子个数分别为6,12,24,48和96),并用一个杂质金属原子取代超原胞中的一个Ce原子来模拟不同掺杂浓度的二氧化铈体系。优化好后,去掉杂质最近邻的一个氧原子来模拟含有氧空位的体系。 结果表明:晶格常数随着杂质含量增加呈单调减小;M掺入CeO<,2>晶胞后,引起了体弹性模量的变化;Pd,Pt,Rh掺杂降低还原能量,使形成氧空位更容易,并从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等方面,对掺杂降低还原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超对称Toda模型的求解,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方法,将kznov-Saveliev代数分析方法和Drinfeld-Sokolov构造推广到sl(211)超对称Toda模型,获得了sl(2|1)超对称Toda模型的
近二十年来,人造原子(量子阱)和纳米器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课题,研究这些微腔结构及其输运问题对于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量子弹子球(特别是二维弹子球)作
腔量子电动力学(QED)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处理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方法,用它来实现量子信息的方案被认为是当前很有前途的理论方案之一。受激拉曼绝热通道(STIRAP)是一种运用两
为提高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过程为基础,对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进行探讨,研究”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教
衍射是光波所特有的性质,由于这个特性,任何光束都会在空间范围内自然的展宽的,在非线性的作用下,当衍射的作用和非线性的作用相平衡的时候,这时的光束就会在空间中保持不变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