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全球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其分布区多为农业区,与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密切相关;伴随着人们的生产活动,生境的岛屿化与破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常绿阔叶林的合理保育问题和生态恢复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研究初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主要实验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1.系统综述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诊断指标体系、途径与方法,绘制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概念模型,为恢复生态学研究和生态恢复实践提供参考.2.固定样地的建立:为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与恢复生态学研究,本研究建立了一系列固定样地(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固定样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实验样地等),这些样地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3.种群大小级结构特征:对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群大小级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栲树种群大小级结构(高度级和胸围级)呈弱双峰型分布,油茶种群大小级结构呈倒"J"型分布.4.种子扩散与种群维持:种子扩散是种群维持的一个关键阶段,而建群种的维持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落的维持机理.作者提出了一个描述栲树种子扩散命运的概念模型,该模型表明种子雨与种子丢失的不同阶段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贡献于栲树的自然更新.总之,栲树自然更新伴随着一个复杂的种子扩散过程.5.光因子调控与生态恢复: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研究了三种不同遮荫处理(100%PAR、40%PAR和22%PAR)对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在亚热带弃耕地上的影响作用.6.种间关系与生态恢复:杂草竞争是植被恢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建议在生态恢复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除草与否,关于杂草竞争/除草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