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老年群体在社区治理中地位日渐重要。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文引入政治空间的概念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来探讨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结构性位置、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及宏观的政治生态又有着怎样的互动。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场域式的概念从而对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老年群体有一个立体的审视,这也必然意味着要将其置于更大的视域下,在权力的互动、主体的互动和场域的互动中去观察,不仅揭示“面子”(政治空间的现实形态),更要分析背后的“里子”(政治空间的运转逻辑和影响因素)。文章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社区的观察以及对社区老年群体177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从现实形态、运转逻辑和影响因素三个层面对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治空间予以分析。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理论传统都以权力作为主要的关注点,本文以权力为基点从社区权力结构、权力主体互动关系和权力运作机制作为观察老年群体政治空间的三重视角,看到了国家对基层权力渗透的努力与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表达群体利益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诉求相遇相融,并以一种“柔性”的运作方式达到二者权力互动的微妙平衡。在此权力关系的塑造下,老年群体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治空间表现为动员式政治空间和自主性政治空间两种类型,并以老年群体对组织归属感的强烈需求和与社区共同利益的联结为主要的动力支撑。作为老年群体政治空间之轴心的“老年精英”(楼组长、志愿者骨干等)及其与社区居民的“人情”操作、“人情”投资和“人情”互动是驱动老年群体政治空间得以运转的逻辑所在,并受到来自老年群体个体差异(性别、健康状况、收入水平、职业经历)、社区交往(社区公共娱乐、交往密切程度、利益依赖程度)和群体观念(社区归属感、个人认同感、政治效能感)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