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脓毒症(Sepsis)是指人体在外源性微生物感染时反应失调时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特别是在宿主重度创伤、休克、烧伤等危重疾病病人身上存在的一个严重性的问题,尽管现代医学的治疗能不断提升,脓毒症的致死率仍居高不下。近些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显示,在美国每年约有75万脓毒症患者,其中重症脓毒血症(severe sepsis)患者占9%,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占3%,这些患者中有超过21万无法从临床治疗中生还。目前脓毒症病人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最主要的两大因素依然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而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约占脓毒症总数的90%以上,其中60%是由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感染侵袭所致,大肠埃希氏菌则是重要感染源。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是一种高度酰化的糖脂,主要死由核心多糖、脂类、抗原多糖组成,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其所致脓毒症时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脂多糖经中性粒细胞膜表面的模式识别与Toll4受体结合使细胞活化,活化后的中性粒细胞可以使释放大量炎症介子如IL-6、白细胞三烯B4、活性氧。脓毒症早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血供丰富的器官中,例如肝脏、脾脏中,在全身感染加重时细菌通过释放促炎因子,可以诱导中性粒细胞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并且使中性粒细胞在诸如肝脏中大量聚集并活化,引起(SIRS)全身性炎症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大量或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使得很多致病菌产生强大的耐药性,使得抗生素种种弊端体现而出。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新的抗菌抑菌药物或方法则急需发现与运用,脂多糖刺激的中性粒细胞后增强其吞噬功能,脂多糖对中性粒细胞刺激后吞噬功能增强的调控和机制尚无明确的报道。方法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采集静脉血,采用Fi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年人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脂多糖刺激10分钟组,脂多糖刺激20分钟组,脂多糖刺激30分钟组,抑制剂+脂多糖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骨架蛋白F-actin表达。在透视电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的改变。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骨架蛋白F-actin表达,以及对25922GFP的吞噬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内蛋白Pi3k、P-Pi3k、AKT、P-Akt。的表达。结果和结论1.脂多糖刺激并激活中性粒细胞后,可见中性粒细胞呈不规则形,中性粒细胞内颗粒减少,胞膜褶皱,有大量伪足生成,中性粒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脂多糖刺激中性粒细胞后,中性粒细胞对细菌吞噬功能得到加强,且呈时间依赖性。3.脂多糖刺激中性粒细胞后,中性粒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大量增多并且发生极化。脂多糖刺激中性粒细胞后F-actin的形成与极化增加与吞噬功能的增强有密切关系。4.脂多糖通过对中性粒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中性粒细胞对ATCC 25922GFP的吞噬能力增强。5.脂多糖刺激中性粒细胞后,细胞内关键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均发生大程度的上升。实验表明脂多糖刺激中性粒细胞后,其吞噬功能的增强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