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隐喻分析整合概念隐喻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类话语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语研究范式。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和媒介话语,鲜有人关注能源相关话语。而事实上,能源是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国际社会博弈的焦点,对能源安全等相关议题的隐喻架构直接影响能源政策和国际能源格局,因此,针对能源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运用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不同国际能源组织发布的能源安全话语开展批评隐喻分析,旨在考察隐喻架构与机构立场、利益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从2007年到2017年IEA官方发布的13份能源安全报告,总计372841词,OPEC高级官员自2002年到2017年在各级别能源会议上发表的34篇能源安全演讲文本,共71165词。采用具有语义域赋码功能的语料库工具Wmatrix考察自建IEA和OPEC“能源安全话语”语料库中的[能源安全]隐喻,分析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及其映射属性,继而识别各自的隐喻架构类型,最后批评性分析隐喻及架构背后隐含的机构利益、立场和意识形态,揭示两类不同能源机构如何通过隐喻架构操控价值判断,影响能源政策的制定。本研究采用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隐喻识别程序MIPVU识别隐喻词目,标注语义域,归类隐喻载体词。研究发现主要有:(1)IEA和OPEC均使用了两类隐喻建构[能源安全]概念,分别是[能源安全是物体]和[能源安全是人]。在[物体]隐喻中,[能源安全]这一抽象概念被隐喻为一个可以被拥有和操控的有形物体,突显了其空间维度。而[人]隐喻把[能源安全]拟人化,将人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特征映射入目标域,折射出这两个能源机构的风险意识,即一旦我们失去对能源安全的控制将引发众多风险。这两类隐喻均属Lakoff所界定的本体隐喻,凸显这一抽象而复杂的能源现象的物理属性。(2)在隐喻类型和分布方面,IEA和OPEC存在以下不同:较OPEC而言,IEA的[能源安全]概念更加全面,使用了多类隐喻,将多种特征映射到目标域。IEA独有的源域包括:[测]、[金钱]、[健康]、[冲突]。[测]隐喻,如长宽高、重、数、时间等频繁出现,突显能源安全的可测性和可控性;[金钱]隐喻,突出能源安全的济价值和能源风险潜在的济损失。IEA还使用了[健康]隐喻,将能源安全建构为一个有可能受疾病侵扰的有机体,强调能源安全对可持续发展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此外,[冲突]隐喻反复出现,表明IEA倾向于强调不同能源品类的冲突或对抗,以及能源品种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而OPEC独有的隐喻只有一类,即[地点/位置]隐喻。该类隐喻将[能源安全]建构为一个可抵达的目的地,说明OPEC对稳定能源供应和实现能源安全的信心。(3)总体看来,IEA和OPEC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能源安全隐喻架构模式。OPEC作为能源供应国组织,倾向于用“共同责任”和“合作”架构能源安全问题,突显能源供应安全框架。而IEA作为能源消费国联盟,偏好使用济和健康框架,说明该机构更加关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更加倾向于采用对抗、冲突框架架构国际能源安全格局,这与该机构的防卫性立场有关。本研究拓展了批评隐喻分析的适用范围,加深了我们对于能源话语建构性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为能源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推动语言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