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T域的去块效应自适应后处理算法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数字化趋势和多媒体应用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广泛[1],音视频编码的研究也成为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2]。目前已经出现多种视频编码技术并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H.264作为较新一代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代表了目前视频编码领域较高的成就,提供了比以往更高的压缩率,应用前景广阔[3]。在当前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中,大部分都使用了基于块的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编码技术。块变换的主要缺点在于在低比特率时解码恢复出的图像的块边界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块效应,降低了图像的视觉质量,影响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针对如何去块效应已经出现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本文在这一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为了去块效应并且保护图像的边缘信息,提出了基于DCT域的去块效应自适应滤波的后处理算法,有效的提高了解码恢复图像的质量。首先,本文介绍了图像压缩编码和DCT变换,详细阐述了块效应产生的原因;其次具体研究了国际标准中的去块效应滤波算法,特别是H.263/H.263+和H.264中的环路去块效应滤波算法;再次详细介绍了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的原理和分类,并且研究了几种后处理算法特别是MPEG4附录F中的去块效应算法;在研究各种去块效应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DCT域的块分类的去块效应滤波处理方法,通过简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检测的关键技术以及各组成部分的FPGA实现。文中首先介绍了频谱检测的多窗谱估计合并奇异值分解(MTM—SVD)算法和数字下变频的相关基本理论及常
本文结合某岸-舰双基地地波超视距雷达研究同步和相位校准问题。该雷达采用的是综合脉冲孔径(SIAR)体制,接收站在运动平台上,无法用物理链路进行同步,是一种非合作的多基地雷
本文对3G移动通信系统的上行分组调度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上行分组调度的实现方式,交待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全文工作概要。 第二章从数学模型的角
为了获得最佳的作战效果,在新一代作战系统中如果仅仅依靠单传感器提供信息已无法满足作战需要,必须运用红外、激光、电子支援措施(ESM)等各种无源探测设备在内的异类多传感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