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有关PPRV复制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仍不清楚。本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PPRV复制的分子机制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PPRV感染对Vero细胞的影响,以及PPRV抵抗宿主细胞免疫的途径。我们利用MOI为3的PPRV感染Vero细胞,对感染后36h、48h、60h及72h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PRV对eIF2α具有去磷酸化的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如HEK293T)过表达PPRV P蛋白能够诱导宿主细胞生长阻滞DNA损伤蛋白(GADD34)的表达,已知GADD34与eIF2α去磷酸化有关。此外,我们研究发现PPRV P蛋白能够抑制PERK/eIF2α磷酸化,使用eIF2α去磷酸化选择性抑制剂(Salubrinal)处理细胞,能够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抑制PPRV复制。我们推测eIF2α去磷酸化有利于PPRV复制,而且PPRV P蛋白参与调控这一分子机制。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宿主细胞特有的信号通路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可能被激活或抑制,以对抗病毒诱导的内质网应激维持蛋白质稳态。本研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发现PPRV感染能够激活UPR中的ATF6,但不能激活UPR中的IRE1/XBP1。此外,应激颗粒(SGs)是由eIF2α磷酸化引起参与mRNA聚集的停滞翻译复合体的暂时胞浆聚集物。鉴于PPRV感染和PPRV P蛋白均能抑制eIF2α磷酸化,我们探讨PPRV对SG形成的影响。然而,在SGs组装过程中,主要的聚集是通过几种RNA结合蛋白发生的,如Ras-GAP SH3结构域结合蛋白(G3BP1)和T细胞细胞内抗原1(TIA-1)相关蛋白(TIAR)。SGs可以通过已知的SGs标记物(如G3BP1和TIA-1)对细胞进行染色来观察。为研究PPRV感染对SGs组装的影响,我们利用MOI为3的PPRV感染Vero细胞,在感染后72小时,分别用诱导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SGs形成的应激源(亚砷酸盐和DTT)处理细胞1 h。结果表明,无论PPRV感染和转染PPRV P蛋白均可抑制SGs的形成,进一步揭示PPRV感染和PPRV P蛋白能够抑制eIF2α磷酸化以及PPRV P蛋白对抵抗宿主免疫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PPRV生物学特性,病毒复制及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