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民族与现代国家建构:伊朗分离运动研究(1941-1946)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nsh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8月25日,战时反法西斯同盟中的两大强国——英国和苏联的军队同时进驻伊朗,推翻了礼萨沙赫的统治,伊朗历史由此进入了新的时代。处在盟国占领之下的伊朗,礼萨时代的专制集权统治被推翻,原有的现代化改革也被迫中断,伊朗固有的民族与部落矛盾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在英苏占领期间(1941-1946年),伊朗经受了南方部落和少数民族发动的多次叛乱和分离运动的严峻考验。伊朗南部的第二大部落凯什加部落联盟在1941年和1946年两次叛乱:第一次叛乱是受到了纳粹德国的蛊惑,试图成为德国在中东地区牵制盟军的第五纵队;第二次叛乱则得到了英国的支持,英国以此对抗伊朗国内蓬勃发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凯什加部落联盟的这两次叛乱几乎使伊朗中央政府在伊斯法罕省和法尔斯省的统治瓦解。1945年末,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阿塞拜疆民主党在伊朗西北部的阿塞拜疆地区建立起了自治政府;1946年初,库尔德地区出现了由伊朗马哈巴德地区宗教领袖默罕默德·卡迪建立的库尔德共和国。这两个相继出现的分离运动政权均得到了苏联的支持或武力保护,几乎让伊朗国家趋于解体。不过伊朗并未在1941-1946年的分离风暴中分崩离析,1941年接替礼萨继任沙赫的默罕默德·巴列维在曼苏尔、巴亚特和卡瓦姆等经验丰富的政治家辅佐下,以娴熟的政治和外交技巧成功应对了分离运动和外国干涉。通过外交活动,英国、美国和苏联占领军相继撤出伊朗。到1946年底,阿塞拜疆和库尔德地区的自治政权也随着政府军进驻而轰然倒塌。对于凯什加部落的叛乱,伊朗政府剿抚并用,使之逐渐平息。部落、民族和外国干涉,是影响伊朗实现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阻碍,而三者合流所引发的分离运动更成为了伊朗国家领土完整的重大威胁。在1941-1946年间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伊朗凭借政治、外交及军事手段,成功地渡过了灾难,避免了国家分崩离析的厄运,逐步走上了现代国家建构的漫漫长路。
其他文献
机场跑道异物FOD (Foreign Object Debris)是指散落在机场跑道上的某些外来物体。本文主要优化毫米波机场跑道异物监测雷达的稀布平面阵列天线系统,使得天线系统可以实现波束
慢性宫颈炎是妇女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其发病机理与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2型(HPV)的侵袭有关.
现有水库回水曲线的确定方式主要依靠水力学计算,但是计算需要大量的实测水库边界条件及假设。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水库水面线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手段。采用遥感图像结合DEM的方式,可从图像上实际测量断面水位值,建立水库库区沿程水位高程关系。该方法适用于河道型、有一定水位变幅的水库,通过修正,成果基本可以达到要求。通过水文站点实测水位对曲线进行校核和修正后,可得到最终的回水曲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