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它正在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前有关全球变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方面,很少从群落水平探讨动物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过程,特别是缺少利用控制实验的研究。本研究以红原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主要昆虫类群为研究对象,应用野外大型开顶式增温(Open top chambers,OTCs)试验平台(15 m x 15 m x 2.5m),以玻璃和铁丝网的四周围边分别作为增温和对照处理,研究增温条件下主要昆虫类群(实蝇类、食蚜蝇类、叶蜂类、盲蝽类、螟蛾类、蚊类、虻类)的动态变化与群落水平的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增温处理相比对照空气温度年均温增加0.9℃,地表年均温增加1.34℃,地下5cm湿度年平均增加5.82%。增温处理中非生长季的月均温、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分别增加1.1℃、1.9℃和6.06%,增温幅度高于生长季的0.5℃、0.47℃和 5.41%。2.增温对不同昆虫类群数量峰值时间影响不同。2016年未观测到明显的数量峰值。增温提前了 2017年实蝇类、食蚜蝇类、盲蝽类、螟蛾类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提前了约9、11、5、5天,但使叶蜂类峰值滞后了 15天左右,对蚊类和虻类的类群峰值时间无显著影响。3.增温对不同类群估算数量影响不同。2016年增温显著提高了实蝇和盲蝽类群估算数量,增温组为80.3和111只,对照组为33.9和25.5只,但显著降低了叶蜂和螟蛾类群数量,增温组为7.7和23只,对照组为13.7和51.6只。食蚜蝇类、蚊类、虻类无显著变化。2017年增温显著提高了实蝇、盲蝽、食蚜蝇类群数量,增温处理组平均为384.3、401和246只,对照组内为142.7、96.3和197.3只,但显著降低了螟蛾类、蚊类和虻类估算数量,增温组内为8.3、112和115.5只,对照组为29.3、154和311.8只。叶蜂数量变化不显著。4.不同昆虫功能群对增温响应不同。2016年增温组植食性昆虫估算数量为561,比对照组高25%(449只),而捕食性昆虫估算数量在增温组为305,较对照组低22%(392只)。2017年增温组植食性昆虫估算数量为1855,增加了 45%(1283只),而捕食性昆虫数量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中所应用的大型模拟增温装置能够有效模拟气候变暖对野外昆虫群落的影响;2)温度升高改变了红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主要昆虫类群和功能群的相对多度。研究结果为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学效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也为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情境下的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响应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