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思考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中贯彻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有效保护度假区及其周边环境与资源,对保持度假区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旅游度假区开发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滨海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旅游方式,因此各地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也如火如荼的建设起来。但由于滨海旅游度假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及旅游活动都会造成其资源的破坏,也造成目前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中的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景观特色的丧失。 因此在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中,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其规划建设的重点,应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本文引入景观生态理论,遵循整体优化、持续性、异质性、个性与特殊保护以及综合效益的原则,采用生态保护、分区规划以及公众参与等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概况并提出问题。从对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基本认识、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经验出发,总结并分析了我国度假区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论文第二部分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从滨海旅游度假区功能和结构分析入手,对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以及空间格局分析。 论文第三部分提出了滨海旅游度假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基本理念——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原则以及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滨海旅游度假区“斑——廊——基”的景观格局的景观生态设计思路,在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引入最优景观格局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论文第四部分通过对福建湄洲岛旅游度假区的实证分析,对提出的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思路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论文主要是在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引入最优景观格局,从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角度出发,对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斑块、廊道及基质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既要有效保护环境,又要在充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度假环境。
其他文献
本文皆在通过案例解析来总结外遮阳设计的多种方法,并指导外遮阳设计的进行。 在确定遮阳功效的前提下对它的设计手法及表现形式的总结。从空间组织,建筑表皮形式,与建筑结构
奥运会作为重要的国际体育盛事,可以定位重要的城市节事。城市节事通常会增加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交通的改善,加快城市建设的进行。奥运会对城市的
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城市分区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并对提出的城市分区规划理论模型、制度建构和技术探索进行
当代我国社会的经济体制转型正在引发包括城市设计在内的诸多领域产生变革,城市建设活动的目标、程序和方法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塑造手段,其公
四合院是北京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其组成的历史居住街区具有鲜明的形态结构,各组成部分具备不同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在研究北京历史居住街区保护更新理论与实践的同
学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工业规模已不能满足现有工业生产的要求,工业和制造业活动衰落或往城市中心外地区迁移而出现的很多工业财产的废弃,这种废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私人购买小汽车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由于旧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普遍对汽车停放考虑较少,小汽车的快速增长给
面对国内外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趋势及目前石林旅游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改变石林旅游业现状,使其名副其实于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
青海省作为我国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三江之源。环青海湖地区位于青海省东部环湖地区,其藏族聚落与民居始终处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较为封闭,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