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萜类合成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松速生、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造林面积居针叶树之首,主要用于制浆造纸、建筑、采脂等,在我国速生丰产材用和脂用林基地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发的一种特大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主要传播媒介为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严重危害着森林生态安全,并给林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马尾松为松材线虫的主要危害对象之一,目前松材线虫病已严重阻碍了马尾松产业的发展。马尾松群体中存在抗松材线虫病的基因型,因此利用抗病品种替代易感品种是防治松材线虫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前期课题组已在安徽、浙江等地选育部分抗性较高的马尾松家系和无性系,发现松脂产量和部分松脂化学组分含量与马尾松的抗性显著相关,并基于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基因型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一批抗松材线虫病候选基因。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高抗马尾松和易感马尾松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重点对抗松材线虫病候选基因中的4个萜类基因(抗性萜类基因)PmGPPS1、PmTPS4、PmTPS21和PmCYP720B11v2进行基因克隆、表达模式检测和功能验证,为揭示马尾松抗性机理和抗性品种早期选择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马尾松PmGPPS1、PmTPS1、PmTPS4、PmTPS21和PmCYP720B11v2在马高抗与易感马尾松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因此结合马尾松全长转录组其所在基因家族进行全面鉴定。马尾松全长转录组中鉴定得到11个Pm IPS基因家族成员、54个PmTPS基因家族成员和14个PmCYP720B基因家族成员。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Pm IPS基因家族成员分为IPS-a、IPS-b和IPS-d 3个亚家族,共有20个保守基序。PmGPPS和Pm GGPPS家族成员中共有的保守基序较多,抗病候选基因PmGPPS1位于IPS-b亚家族,可能参与GPP合成。PmTPS基因序列中单萜、倍半萜和二萜合酶分别位于TPS-d1、TPS-d2和TPS-d3三个进化枝。抗病候选基因PmTPS1和PmTPS4为TPS-d1成员,可能参与单萜合成;PmTPS21为TPS-d2成员可能参与倍半萜合成。PmCYP720B基因家族成员划分为4个进化枝,共有20个保守基序。进化枝Ⅰ和Ⅲ涵盖PmCYP720B成员较多,候选基因PmCYP720B11v2位于进化枝Ⅰ,可能参与多种二萜树脂酸合成。马尾松IPS、TPS和CYP720B基因家族中不同的亚家族成员的保守基序高度保守,同时各亚家族也含有其本身的特异性保守基序,进化关系近的成员,其保守基序也相近。(2)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萜类合成关键基因在高抗马尾松树脂道上皮细胞特异性高表达。通过分析抗病候选基因在松材线虫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发现高抗马尾松PmGPPS1、PmTPS1、PmTPS4、PmTPS21和PmCYP720B11v2的表达量在接种后1 d、15 d、30 d皆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不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接种后PmGPPS1、PmTPS1、PmTPS4、PmTPS21和PmCYP720B11v2在高抗马尾松茎部组织显著高表达。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将PmGPPS1、PmTPS4、PmTPS21和PmCYP720B11v2特异性抗体与高抗马尾松的茎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杂交,从蛋白水平分析候选基因在高抗马尾松中的组织定位。结果显示,抗性萜类基因的特异性抗体在高抗马尾松的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均有特异性表达信号,且在木质部的树脂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信号最强。(3)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候选基因PmGPPS1促进单萜和二萜类化合物积累为松脂参与松材线虫胁迫提供合成前体。与野生型相比,烟草转基因株系中PmGPPS1表达量明显上调,PmGPPS1的过表达可以有效促进MVA和MEP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结合MEP途径关键基因DXS和DXR以及MVA途径关键基因HMGS和HMGR的表达量结果发现,过表达PmGPPS1烟草中Nb HMGS、Nb HMGR、Nb DXS、Nb DXR和Nb GGPPS3基因表达量分别增加2.4、2.8、8.4、2.4和4.8倍。据此表明,过表达PmGPPS1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激活MEP和MVA通路的代谢通量,从而显著提高过表达PmGPPS1烟草株系中D-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的产量。D-柠檬烯、桉叶油醇可作为抑菌剂,因此推测PmGPPS1在抗松材线虫病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另外,过表达PmGPPS1烟草株系可促进烟草二萜GA3和ZA含量增加,从而促进烟草生长发育,使花期提前、叶片增大、开花结实率增加,同时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4)利用抗性萜类基因酶活产物对松材线虫进行体外培养,证实PmTPS4和PmTPS21酶活产物可抑制松材线虫活性。酶活检测结果表明,PmTPS4是一种多产物的α-蒎烯合酶,可以同时合成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和D-柠檬烯4种单萜化合物。PmTPS21在以FPP为唯一底物情况下,可同时合成倍半萜(长叶烯)和单萜(α-蒎烯),也可催化GPP合成单萜(α-蒎烯),是一种具有双功能的长叶烯合酶。烟草瞬时转化结果与其酶活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以PmTPS4和PmTPS21的酶活产物以及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萜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为参考,设置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和长叶烯的不同浓度梯度的稀释液外源施加于体外培养的松材线虫,结果表明,在α-蒎烯、D-柠檬烯、长叶烯和β-月桂烯的单一溶液中,随着化合物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松材线虫活性显著被抑制。其中,D-柠檬烯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萜类化合物混合溶液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单一溶液。低浓度的混合溶液处理6 h后,松材线虫存活率几乎为零。因此初步得出结论,作为马尾松PmTPS4和PmTPS21主要酶活产物同时作为马尾松松脂的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和长叶烯可能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防御过程起重要作用。(5)PmCYP720B11v2可促进二萜树脂酸(DRAs)化合物积累从而提高马尾松抗性。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PmCYP720B11v2,对大肠杆菌中获得的重组蛋白大量表达,以13-羟基-8(4)-枞烯为底物,进行酶促反应。结果表明,PmCYP720B11v2可催化13-羟基-8(14)-枞烯生成3种二萜树脂酸:左旋海松酸、枞酸和新枞酸。据此得出结论,PmCYP720B11v2表现出催化活性,具有生化功能,可生成左旋海松酸、枞酸和新枞酸。左旋海松酸、枞酸和新枞酸均属于DRAs,在空气中易氧化、凝固,对松材线虫的入侵形成物理阻碍,结合高抗马尾松中PmCYP720B11v2表达量高于易感马尾松,因此认为PmCYP720B11v2在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防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发作造成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或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1],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和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2]。依赖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状态,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3]。护理依赖性是患者依赖性的衍生物,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者残疾,即个体存在自护缺陷的一种状态,它可以是一个临时的、长期或者永久的状态[4]。
期刊
生物质能作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宝藏。生物质是生物质能的载体。杨树(Populus)作为世界范围内种植最广的速生丰产树种,与芒草(Miscanthu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和桉树(Eucalyptus)等富含木质纤维素的植物被视为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方向。对于木质纤维生物质的预处理过程能耗高,会造成严重的环
绿洲外围荒漠区是绿洲边缘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此区域开展研究对于保护绿洲环境、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植被是联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等要素的自然纽带,在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中起着指示器的作用。了解植被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区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基础。表征地表植被覆盖和植被生长状况的敏感度度量参数NDVI指数,是公认的用于定量表征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因子,虽然国内外学者提
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Roxb.)Kosterm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叶中富含精油,叶精油中萜类成分复杂多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精油植物。至今为止,我国黄樟叶精油含量、成分和变化规律均不明确,叶精油中重要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直接制约了黄樟精油优良性状的遗传改良和叶精油中重要成分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对我国主要分布区黄樟叶精油含量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解析了我国黄樟叶精
山茶属植物(Camellia spp.)是我国经济林作物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也是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主推木本经济作物。长期以来,培育专家在油茶等山茶属植物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系列高产、高品质品种不断被选育并广泛种植,为农户带来可观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以茶籽象(Curculio chinensis)为代表的虫害造成部分种植区山茶属植物大量减产的情况不断出现,
功能化应用是实现木材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渗透性问题是实现木材功能化应用的主要难点。高场强微波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木材的渗透性,但关于高场强微波处理过程中微波场与木材的耦合机理研究尚未明确,导致在产业化设备生产中需要反复的工艺摸索,增加了生产工作量。本文以人工林樟子松为处理对象,以樟子松试材的介电特性为研究基础,探讨樟子松处理材反应腔的设计原理,开展高场强微波处理时木材的耦合机理以及其电磁场与温度场
栎属(Quercus L.)普遍存在种间自然杂交和基因渐渗现象。对栎属渐渗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栎属物种形成、局部适应等进化事件的机理。栎属树种在秦岭山地表现初典型的还把替代分布特征,本研究分别在秦岭的西部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中段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东部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100 m海拔间隔进行取样,包括白栎组物种[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 Mar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敏感地区生态系统的应对策略更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且深刻的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碳水循环和能量流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急剧增加,显著改变了半干旱树木生长,且不同区域、不同海拔及林分内部树木生长对迅速增温的响应存在很大差异;同时,2000年以来的增温趋缓现象使得半干旱地区树木生长对
目前,重组竹由于原料利用率高、强度大、耐久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然而,当其应用于建筑装饰领域时(如覆面板、幕墙板、装饰板、门板),存在重量过大、强度过剩、应力不均、易变形、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使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开发薄型、轻质、稳定的竹束纤维复合材料,改善常规重组竹产品性能将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特色优势。然而,由于竹束纤维原材料的变异性大、板坯密度不均,竹束纤维
由松材线虫(Pine Wood Nematode,PWN)引起的松材线虫病给传入地的林业造成毁灭性的生态灾害和重大经济损失,引起世界多个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已被40多个国家列为重点检疫对象。松材线虫为我国重大林业入侵有害生物,其种群增长和扩散传播极其迅速,目前在我国发生区已由南方松林扩大至东北地区。目前防治策略以清理病死木和防治媒介天牛为主,尚无有效可直接应用的防控PWN的方法。由于化学农药对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