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的学生作文为语料。选取其中不自然的隐喻使用,对其进行分类,从认知的角度对不自然使用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二语习得中隐喻习得与母语中隐喻习得的不同机制。
在样本选取过程中,不仅使用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同时使用谷歌英语,英国国家语料库进行对照选择。如在两者中发现与所选样本相同隐喻,则不被选取。其后,请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帮助进一步确认所选样本,并给出更符合英语习惯的隐喻。本文将所选样本分为四类:隐喻选词有误;概念隐喻错误迁移;错误吸收新隐喻;方位隐喻的误用。隐喻选词有误是由于学习者对英语中该隐喻的选词不当,或隐喻影射中未能找到目地域的最佳选词。与此不同,其他三项都由母语中概念隐喻对第二语言的迁移影响所产生,但迁移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文中首先分析这些隐喻中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之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其在英语环境下为何显得不自然。并提出产生隐喻不自然使用的认知机制模式,解释隐喻在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中的不同。本文主要观点为:第一语言的概念会协助形成第二语言的概念并对这些概念产生影响,二语习得需要依赖本族语的思维模式与概念特征,我们通过已经存在的母语所形成的概念,对新语言进行理解与学习,有意地构建新的映射,新的语言所表达的概念会附着在母语的概念网络上;外语中的隐喻也需要在母语的概念系统中得到理解与认同,新的隐喻概念在激活母语中相关要素之后才会与第二语言的隐喻概念相联系。母语中的隐喻与概念会持续影响第二语言的隐喻表达。所以会出现这种第二语言中隐喻不自然使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