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国家实力增强,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长期以工业发展为主的经济思路,导致农业的发展速度低于工业,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很多偏远地区的人们刚刚解决温饱。乡村教育是为农村发展提供后继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样,农村的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怎么样提高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培养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成为当前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树立农村新风气的当务之急。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根据农村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全面培养乡村人才的思路,当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学习意义。本文在阐述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主张和办学实践基础基础上,探讨如何在现时代更好的利用陶行知思想发展我国的乡村教育,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经济整体或者飞跃发展的今天,我国乡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经济和教育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仍需更大提高,陶行知作为乡村教育的领袖人物,他的思想对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探讨了现阶段对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工具。第二部分,研究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整个中国经济落后,国家贫弱,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农村社会更是贫穷、愚昧。农民更是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在痛苦的深渊。陶行知痛心于当时国家处境,以教育为手段,改造社会。通过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陈述总结了了他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对他的主要教育实践晓庄师范和工学团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了他的教育理论对现代中国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三部分,通过第二部分对陶行知乡村思想的研究对比,结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现状,总结出我国农村教育存在主要不足之处。首先是广大农村的教育体制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农村的教育观念大部分还停留在封建思想的阶段,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其次是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农村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没有创新精神,难以独立于社会,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农村的建设。最后农村的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好的教师极度缺乏,教师的整体水平也不能满足现时代的要求,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和年轻化水平,引进新的人才,增加教师队伍的活力。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改变接受教育的初衷,改革农村教育的课程,丰富实践,改变教学方法和加大充实农村教师专业化队伍方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