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位法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应用研究——以伊犁洪海沟、扎吉斯坦铀矿床为例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k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与围岩在电阻率差异、重磁差异、弹性差异等方面较小,而深部放射性射线由难以穿透上覆地层,所以传统物化探方法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不足。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上可观测到自然电位异常,并且可用自然电位法寻找、确定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判断铀成矿矿化发育方向等。  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地浸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自然电位形成机理及自然场特征研究”开展研究,以伊犁洪海沟、扎吉斯坦两个地区的砂岩铀矿床作为研究背景。论文首先对研究区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床的地下水水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地下水溶液中pH-Eh值的差异影响并决定铀的存在和迁移形式,pH-Eh值所发生的电化学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过程。通过研究表明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床上观测到的自然电场异常是由电化学氧化还原电场与过滤电场叠加形成的。在研究得出的氧化还原电场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自然电场特征研究,建立与常见矿体形态等效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自然电场计算,分析了异常特征与矿体的关系。反演研究采用了改进的概率成像方法,并对几种理想的矿体形体进行试算分析,得出地下空间完整的分布场值,概率成像效果明显。在洪海沟、扎吉斯坦两地区进行了自然电位方法野外试验,试验数据成果很好的确定了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对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体的位置准确定位、轮廓规模都有明显的反映。在未布设钻孔区域,用自然电位方法推断了铀矿体的存在位置,为下一步钻探详勘工作提供了准确、高价值的信息。
其他文献
本文中,用粒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磁层中的两种微观不稳定性:磁尾电流片中的低混杂漂移不稳定性和磁鞘层中由于离子温度各项异性激发的离子回旋波。 1.Harris电流片中低混杂漂
常规偏移处理通常基于各向同性介质波动理论,然而大量资料表明,地下介质普遍存在各向异性。因此,发展基于各向异性介质波动理论的偏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认识各向异性介
准噶尔盆地所进行的铀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多处于区域评价阶段,目前,研究区已经开展了煤炭普查与预查工作,据收集到煤田钻孔资料,显示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灰色砂
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是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热点方向和研究领域。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且地球物理参数敏感性较弱。页岩在一定范围内横向稳定
山地地震勘探是当前勘探地球物理界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其中信噪比低、静校正困难是最突出的两个问题,而它们均与地形起伏有直接的关系,复杂的地形条件给地震数据采集、资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