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可持续的能源储存技术非常重要。如今,已经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还在努力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减小生产成本,满足动力汽车和大规模的智能电网能源储存设备的需求。近来,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储存器件,因其具有高的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成本等优势逐渐被电池研究者们所关注。然而,由于双离子电池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能量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涉及电池充放电过程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可持续的能源储存技术非常重要。如今,已经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还在努力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减小生产成本,满足动力汽车和大规模的智能电网能源储存设备的需求。近来,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储存器件,因其具有高的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成本等优势逐渐被电池研究者们所关注。然而,由于双离子电池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能量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涉及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原位机理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从新型高能量密度的双离子电池的设计和组装入手,结合多种原位表征技术以及理论计算,对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以及电解液添加剂的作用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用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多孔MnO材料,直接购买的Sn箔和锂片为负极,石墨材料为正极成功组装了MnO-石墨,Sn-石墨和Li-石墨双离子电池。并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技术对电极材料进行表征。同时对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n-石墨双离子电池在功率密度为326Wkg-1时得到能量密度为326Whkg-1;Sn-石墨双离子电池在功率密度为348.7Wkg-1时得到能量密度为348.7Whkg-1;Li-石墨双离子电池在功率密度为748Wkg-1时得到能量密度为374Whkg-1,与现在的锂离子电池和目前的双离子电池相比,本论文报道的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都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对MnO-石墨双离子电池首周库伦低以及不可逆容量的来源进行探讨和机理分析。通过原位XRD(operando XRD),非原位XRD(ex-situXRD)和原位电化学阻抗(in-situ EIS)等技术对MnO-石墨双离子电池在恒流充放电过程的正负极材料结构变化和阻抗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首周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容量主要有三个来源:(1)石墨正极反应是PF6-在石墨正极的嵌入/脱出反应的动力学阻碍和PF6-的不完全完全脱出;(2)电解液的分解和SEI膜的大量生成;(3)负极MnO发生不完全可逆的转化反应。在第二周充放电反应中,不可逆容量的来源减少,动力学阻碍降低,因此,电池的库伦效率明显升高。随着充放电的进行,电极反应的可逆程度增加,库伦效率将会升高并趋于稳定。3.对Sn-石墨双离子电池中的碳酸亚乙烯酯(VC)电解液添加剂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分析。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在线差分电化学质谱(OEMS),原位XRD(operando XRD),非原位XRD(ex-situ XRD)和原位电化学阻抗(in-situ EIS)等技术对Sn-石墨双离子电池在恒流充放电过程中碳酸亚乙烯酯(VC)对电池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C的加入可以提高电解液的氧化稳定性,VC在首周充电至4.4V时发生分解,分解会产生poly(VC),同时加速锂盐的首周分解,在首周就形成了稳定的界面膜,而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中,不再大量生成界面膜,同时减小了锂盐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4.对Li-石墨双离子电池中的AgPF6-LiNO3复合电解液添加剂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分析。恒电流充放电和对称电池测试结果表明:AgPF6-LiNO3复合电解液添加剂对Li-石墨双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最主要是对锂金属负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阻抗(EIS)和吸附能的计算等技术对AgPF6-LiNO3复合电解液添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gPF6-LiNO3复合电解液添加剂的加入会在Li金属负极表面自发沉积一层均匀的AgLi合金层,同时它可以降低Li沉积的能垒提高亲锂性,增加成核过电位细化成核晶粒,延长枝晶生长时间,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Li金属负极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Li-石墨双离子电池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不同负极与石墨正极的匹配和组装提高了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通过原位XRD,OEMS和EIS等多种表征技术的联用,探讨了首周不可逆容量的来源以及添加剂VC和AgPF6-LiNO3复合电解液添加剂的作用机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发展高能量密度的双离子电池可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人们对无线频谱效率的不懈追求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发展了从1G到5G的移动业务。回顾无线通信的百年历史可以发现,除了近十多年来提出的动态频谱接入技术是利用机会频谱外,提高频谱效率的途径基本都是通过复用技术实现的。已被实际开发利用的复用自由度有时间、空间、频率/波长、码字和极化,而轨道角动量(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作为一种全新的频谱复用自由度尚未充分应用在
为确保桥梁结构安全服役,桥梁损伤评估与结构健康监测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并在部分大型桥梁结构上得到实施,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桥梁结构边界约束并非理想、初始截面参数也具有不确定性,不同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对响应测点的数量与布置方式依赖较强且要求不同,且损伤诊断结果易受环境噪声影响,桥梁结构损伤诊断的研究仍停滞在定性与定位阶段,准
糙皮侧耳物种复合群Pleurotus ostreatus species complex隶属于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类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腐生真菌,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但对其物种划分、生物地理及种质资源研究还十分有限。该复合群物种在我国广泛栽培,并被统称为“平菇”,但由于该复合群物种形态分化滞后和形态可塑性较强,分类困难而混乱,前期研究大多因为取样不全或基于有限的基因片段,未能充分揭示该
多源图像融合及增强作为提高图像信息利用率及改善图像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医学诊断、军事目标识别及卫星遥感图像处理等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其中,基于图像客观质量评价函数约束与优化的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客观评价效果,但仍面临着处理精度不足、主观视觉效果差、算法复杂度较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将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与多特征分析
对称图与对称地图是代数图论和拓扑图论的经典领域之一,尤其是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图与地图,由于其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一直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完全图及完全二部图在可定向曲面上的嵌入问题,内容包括可嵌入性及嵌入的计数.全文共分为七章,各章安排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完全二部地图和完全地图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并给出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思路.第二章是预备知识,列出
目的 本文综述了以纸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和可降解塑料包装为代表的绿色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针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回收体系。方法 主要总结了可降解材料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同降解机理材料之间存在的差异,介绍了四种绿色包装材料的市场地位及回收系统的改进措施。结果 目前绿色包装材料的制造工艺及回收体系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开发经济型的环保材料并改进材料回收处理工艺对当今环境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
处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性地带的湿地是地球上最多样化、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中国受人类活动,尤其是大规模城市化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土地管理方式的转变是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分析和理解二者的关系是当前城市环境中合理进行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过去的多数研究把生境面积作为解释植物、鸟类多样性和丰度的重要变量,一些研究将湿地生境视为同质的对象,但是在城市湿地环境
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概周期现象比周期现象更加普遍,受周期同步的启发,本文研究了几类神经网络模型驱动-响应系统的概周期同步,提出了几乎自守同步的概念.利用Banach不动点定理和线性动力系统的指数二分理论,探讨了四类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了概周期解(几乎自守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基于Lyapunov泛函和分析技巧,得到了驱动-响应系统全局指数同步的结论.本文得到的结论是全新的.本文的方法可以用
随着能源从传统的石油向页岩气资源转变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发展低碳烷烃(C2-C4)催化转化制备烯烃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相较于直接脱氢(DH),氧化脱氢(ODH)具有很多优势包括无积碳、不受热力学平衡限制等。对于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基催化剂,依然很难避免烯烃的深度氧化。而对于非金属硼基催化剂,无论是早期报道的负载型B2O3基催化剂还是近期比较热门的h-BN催化剂,都可有效地抑制深度氧化的发生,获得很
电子转移的理论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许多领域关注的焦点,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电子转移前后透热态的构造。作为量子化学最基本的两种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因简单高效比价键理论更为流行。然而,离域的本质使得分子轨道方法在构造电荷定域的透热态时非常困难。与之相反,经典价键方法使用非正交的定域轨道构造电子波函数,因此被认为是最适合构造透热态的方法之一。作为价键理论最简单的变体,块定域波函数方法可以通过自洽场迭代的方式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