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颗粒物作为济南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济南市空气质量。本论文探讨了2010~2011年济南市PM2.5、PM10、TSP三种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对济南市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化学组分进行系统分析;用PCA方法对颗粒物来源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探讨长距离输送对济南市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各个点位采暖季TSP质量浓度高出非采暖季14.3~40.1%,差值最大的出现在市站;风沙季差值最大的出现在跑马岭,表明采暖季燃煤排放对市站大气TSP的影响比其他区域要显著,而风沙季背景点风沙尘对TSP的影响较其他地方显著。二厂PM10质量浓度采暖季/非采暖季比值为1.44,表明该点代表的居民区受到燃煤源污染显著。风沙季/非采暖季最大值出现在跑马岭,比值为1.40,可见风沙尘对跑马岭PM10影响加大。市站点位PM2.5在采暖季比背景点高出169%,也表明该点在采暖季污染严重。
(2)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中Al、Ti、Mg、 Ca、Fe、Si、Na、K、Zn和Pb等元素浓度较高,其中Na、K是在海盐粒子中含量较高的元素,表明济南市区可能受海盐粒子或是陆地污染源的影响;Mg、Ca为建筑材料的标识元素;Al、Fe和Si几种元素在土壤中均含量较高,说明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也受到土壤风沙尘影响; Fe、Zn含量较高,表明人为污染对济南市区具有一定的影响;Pb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表明机动车尾气对济南市大气颗粒物也产生影响。Ca元素富集因子较高可能因为济南市工程建设项目较多,受建筑水泥尘影响较大。Cu、Zn、Pb和Cd的富集因子远高于10,反应了机动车排放和工业污染的影响。地累积指数分析表明,Ca、Cu、Ni和As在各个点位表现为未污染到中污染。Cd、Pb、Zn元素在各个点位均可界定为中污染。
(3) SO42-和NO3-是PM2.5水溶性离子的主要组分。SO42-和NO3-在非采暖季浓度最高,可能与9月份周边农村地区秸秆焚烧有关。NO3-高于SO42-,表明机动车排放污染严重,且两者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济南市大气环境已表现为机动车/燃煤复合型污染。三种粒径阴阳离子的相关性均表明阴离子含量高于阳离子,颗粒呈酸性。
(4)主成份分析表明建筑尘和土壤尘、燃煤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粒子和海盐粒子为PM2.5,PM2.5和TSP的主要影响源类。
(5)后向轨迹模型分析表明,偏北气流及东北-西南流线辐合带是采暖季出现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受西北气流影响的沙尘型气象条件,以及受南方气旋影响的静稳性气象条件是风沙季出现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来自东南沿海地区及南方的气旋在非采暖季对该市空气颗粒物具有很好的降雨冲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