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在一般性地审理个体生命与道德教化的关联的基础上,从历史、价值目标、过程、策略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逐一加以审理.在具体审理现代性道德教化的过程中,首先一般性地探讨西方现代性道德教化的相关问题,然后,以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相关问题为基础来审理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的发生、发展与问题累积,以及当前发展的基本态势与相应对策,力求使问题尽可能清晰、全面,不走极端.在审理现代性道德教化的过程中,该文借鉴了李泽厚启蒙与救亡之范畴,把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大致区分为以启蒙为中心的教化形式和以革命为中心的教化形式,前者以鲁迅为代表,后者以毛泽东为核心.历史部分,试图在审理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之基础上,揭示生命问题在现代性道德教化历程之中的遮蔽与凸显,并结合现实问题和当代西方社会伦理教化的新理念,揭示生命问题在当前道德教化实践中的双重处境和道德教化的基本任务.价值目标部分,在一般性地审理道德教化的价值目标之建构的基础上,主要反思传统道德教化中的道德理想主义价值取向模式,由此而审理现代性道德教化过程之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纠缠,提出今天的价值问题.过程部分,该文提出道德教化过程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基于规训和引导的道德教化形式,由此而反思传统道德教化以规训为中心的道德教化理路,并进一步反思引导与规训在现代性道德教化历程中的此消彼涨,提出道德教化的核心乃是个体的理性自觉,寻求超越传统规训理路的教化路径.策略部分,该文以话语为中心来展开道德教化策略问题的思考,提出对话与独白两种基本的话语策略,在此基础上揭示以独自性为基本话语特征的传统道德教化策略的基本理路,并梳理现代性道德教化历程中以启蒙为中心与以革命为中心的道德教化形式之中不同的话语模式和言说姿态,借以澄明独白性教化理路在当代的延续与走向对话之路的艰难.就当今的道德教化现实而言,我们的问题实际上是双重的.
其他文献
学位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的历史形象十分复杂。他没有接受过正
张爱玲,这位被称为“洋场社会的仕女画家”的四十年代中国著名女性作家,她作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奠定者和推进者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字笔触和艺术手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