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中,道教文化旅游作为本土宗教旅游,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尽管走上了旅游发展道路,道教文化依然无法逃离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纵观当今道教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物质文化遗产多得到妥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普遍缺乏深度保护挖掘,难以满足游客深层次旅游需求。综合遗产保护开发相关理论,分析认为遗产活化是道教文化遗产发展的最佳路径,是实现道教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满足游客深层次文化需求的双赢之路。在总结了道教文化遗产活化路径的基础上,认为道教文化遗产活化包括本体修复法、数字解说法、环境再生法、产业复兴法、功能创新法。本文以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武当山道教文化遗产体系,分析遗产活化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RMA研究路径,通过问卷调查对武当山遗产活化满意度进行IPA模型研究、描述性研究,并提出相关活化策略。本文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总结了道教文化遗产活化路径,认为道教文化遗产活化包括本体修复法、数字解说法、环境再生法、产业复兴法、功能创新法。武当山的道教文化遗产主要有武当山古建筑、文物、医药、民间文学、庙会、神戏、武术、音乐、科仪九个大类。武当山道教文化遗产目前仍处于浅层次活化开发状态,存在遗产保护不到位、产品结构不合理、文化氛围缺失等问题。通过IPA模型分析认为武当山九大文化遗产中,道教古建筑、道教民间文学、道教武术属于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遗产,而道教饮食、道教医药、道教科仪法事属于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遗产,需重点改进。在遗产活化满意度研究方面,武当山遗产活化在本体修复方面满意度最高,解说系统活化和功能创新活化两大方面的满意度较低。武当山遗产活化还处于遗产保护向遗产活化转化的初期阶段,尤其是解说系统和遗产功能创新两大方面有待提高。道教文化遗产活化应该重点围绕道教饮食、道教医药、道教科仪法事等几类文化遗产,采用道教文化遗产活化路径,进行养眼、养识、养体、养情、养心五个递进层次的遗产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