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锰的离子膜法电解制备及无铬钝化工艺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86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锰化学性质活泼,很容易被空气氧化,对金属锰片进行表面钝化处理是锰冶金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我国锰冶金行业长期采用成本低、易操作、钝化性能优异的铬酸盐钝化剂。最近,工业和信息产业部会同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推广用复合碳酸盐、磷化合物替代电解锰铬酸盐钝化剂。但是,该钝化剂组分比较复杂,钝化效果不及传统铬酸盐体系。因此,很有必要持续研究具有绿色环保、组分简单、钝化膜更加稳定的高性能钝化剂。  采用阴离子交换膜代替普通无纺布隔膜进行电解,运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实验对电解温度、电解液酸度、极片间距、电流密度、(NH4)2·SO4浓度、Mn2SO4·H2O浓度、H2SeO3浓度七个因素进行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在37℃下,阴极液pH=7.5,极片间距为4cm,电流密度为200A/㎡时,同时(NH4)2SO4为110g/LMn2SO4·H2O为20g/LH2SeO3为0.02g/L时,得到的电流效率最高,实验值最高可达75.51%,采用工业电解液时高达80.02%,比目前工业生产高10~20%左右。  研制出了一种以硅酸盐为主体成膜剂,外加适量氧化剂的复合钝化方法。实验过程首先在最广泛应用的几种钝化剂中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主钝化剂为硅酸盐,其次运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实验对硅酸盐浓度、氧化剂浓度、钝化温度、钝化时间、钝化液pH值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硅酸盐钝化工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钝化温度22~25℃,钝化时间30s~40s,钝化液pH=10.5~11.5,硅酸钠含量25~28g/L,氧化剂10~15mL/L。用钼蓝光度法测定钝化试片的硅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规定值,符合金属锰工业产品指标。  最后,通过盐水浸泡、通风挂片、硝酸高锰酸钾点蚀、电化学测量、SEM、EDS、XPS等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系统比较了硅酸盐钝化试片和铬酸盐钝化试片表面形貌、膜层组成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钝化金属锰片银白光亮,微观表面致密,膜层厚度为2.0~5.0 um,钝化膜的组成物质主要为Mn2+、Mn3+、Mn4+的氧化物或硅酸盐,其耐腐蚀性能优于铬酸盐钝化膜。
其他文献
2009年高考文综取得202分的理想成绩,成就了多年的高考梦想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与老师的辛勤教导,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学习经验。    1.走出误区,总结归纳    从高一到高三,许多同学羡慕我的“背功”。他们都奇怪:为什么我能在老师提问时一字不漏、有条不紊地回答。其实我只是在课下多读、背几遍而已。但到高二、高三时,可突然发现背诵不及我的同学却比我分数高出许多,于是有些困惑。后来听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
Zwittermicin A(ZwA)是Bt菌代谢产生的一种具有广谱抑菌性的抗生素。它是一种小分子的水溶性化合物,线性结构,与杀虫晶体蛋白复配能够增效其杀虫活性。本文根据ZwA的性质,分离纯化ZwA,建立ZwA的检测方法,对ZwA与Cry1Ca蛋白对小菜蛾的增效作用做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对高产ZwA的Bt185菌株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确定了Bt185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
摘要:在高三各科复习中,学生们需要学会有效利用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每一科知识复习到位。这样,在高考中,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本文简要论述了物理复习中笔者的个人教法及心得体会,在此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89  高三,是学生们通向成功的一扇大门。在高三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