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领域中,词汇石化是外语学习者遇到的普遍现象,探讨词汇石化的起因以及如何消解石化也就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课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石化”这一概念的含义。“中介语石化”这一术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I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的。其次,本文对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学说和理论进行了概述。二语词汇石化主要表现在词汇量难以扩大和对词汇意义理解的片面性上,由于词汇的意义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隐喻引起的,隐喻用于词汇石化的消解也就有了可行性。隐喻像一根红线把复杂的语言连串起来,以一种有理有据的方式,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进了词汇意义的变化。掌握词汇的隐喻解释,为学生提供了扩大词汇量,理解词汇意义及变化提供了钥匙。 基于以上的理论,本文结合隐喻对词汇量词汇意义变化的影响,对词汇石化中词汇量难以扩大、词汇意义掌握僵化的现象提出相应的消解方案。利用不同文化中隐喻的共性与差异性,接触具有不同隐喻意义的词汇,形成具有相同或相似概念隐喻的词汇网络,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隐喻相结合来理解,不仅是对已学词汇知识的一种巩固,也是对二语表达方式的扩充;对一词多义现象以原型为基础,建立以原型意义为中心的辐射结构图示,加深对词汇知识的掌握。 这一研究石化消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利用隐喻认知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结合隐喻进行词汇教学。对二语习得者而言,在习得词汇过程中利用隐喻的方式可以使二语习得者的词汇习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