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犁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南部东段中天山隆起带内的伊犁—中天山微地块,由于铀矿与油气藏资源,曾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重视。水西沟群是伊犁盆地主要的含煤地层,前人对此地已做过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本次通过对大量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分析,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伊犁盆地水西沟群进行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八道湾组下段(SQ1)、八道湾组上段(SQ2)、三工河组(SQ3)、西山窑组下段(SQ4)、西山窑组上段(SQ5)五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14个体系域。通过分析沉积基础图件,恢复沉积环境,明确了本区水西沟群沉积演化特征:SQ1、SQ2、SQ4层序中主要发育河控(扇)三角洲,湖缘及泛滥平原区主要形成泥炭沼泽,且聚煤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易于形成稳定的厚煤层;SQ3层序中主要发育湖泊相,处于还原环境,不利于成煤。SQ5层序因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剥蚀程度较高,资料完整程度较低,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对伊犁盆地侏罗系中下统的沉积演化特征和聚煤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