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余震》开始,张翎倾向于在一种宏观视角下重笔书写“疼痛”。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经历、以及她对艺术的高度追求,为其“疼痛”书写增加了底蕴,这使得她一改“温情”乌托邦的建构,走向对人性更深层的观察和思考。本论文主要从张翎小说呈现的对“疼痛”的重构、审视及超克三个方面,论述外部历史灾难与灾难映射出的深层痼疾——人性的异化和传统文化的压迫——给人带来的伤害,以及人物在“疼痛”中升华出的超脱境界。其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余震》开始,张翎倾向于在一种宏观视角下重笔书写“疼痛”。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经历、以及她对艺术的高度追求,为其“疼痛”书写增加了底蕴,这使得她一改“温情”乌托邦的建构,走向对人性更深层的观察和思考。本论文主要从张翎小说呈现的对“疼痛”的重构、审视及超克三个方面,论述外部历史灾难与灾难映射出的深层痼疾——人性的异化和传统文化的压迫——给人带来的伤害,以及人物在“疼痛”中升华出的超脱境界。其一,张翎小说利用“时空型”框架呈现历史大灾难、大事件给人物造成的身心创伤,并在个体视角下重构灾难对小人物生存空间的挤压。其二,复调与对话的叙述策略表达了人物内心更为深层的“疼痛”,而其主要来自于灾难下人性的异化和传统道德的压迫。其三,通过张翎对个体“疼痛”叠加的书写策略,探索张翎在“极痛”中寻找“极善”的目的,从不可靠叙述中投射出的抵抗“疼痛”的光亮到阿燕这一坚韧悲悯的“圣母”形象的分析,表现出张翎作品对“疼痛”的超克。最后,通过对张翎“疼痛”书写的意义和困境的辨析,进一步分析了“疼痛”书写对其文学创作的深化——它升华了张翎的创作观念,丰富了其创作成果,并且张翎书中人物对待“疼痛”的态度也映射了其自身心灵的成长;随后将张翎的“疼痛”书写与同时期新移民作家严歌苓等进行对比,凸显出张翎“疼痛”书写的亮点以及她回归中国“疼痛”历史所存在的题材重复、时代断隔等尴尬处境。
其他文献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与宏伟目标,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
编者按$$ 近日,在徐州某中学一家长交流群中,“学讲计划”成了热门话题。这一教学特点是,“学进去讲出来”,课堂时间由学生主导,教师的身份为助学。这一教学改革,因家长频繁找校方
本文通过对西北冈大墓出土大理石雕的整理,讨论了殷墟大理石雕的风格与传统,相同母题造型语言在材质、功能、大小不同器物间的灵活转换,以及商人对于材质、颜色选择上的使用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一重大的科学
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高中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却是少见踪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中传记类文言文选文总体呈现篇幅长、重要词汇和句型多等特征,教学内容多而杂,但阅读教学内容安排不足;其次是老师过于看重字词教学,弱化阅读策略解读,对文本内涵的探索不足;最后是当前对高中传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方面的关注不够,现下高中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和理
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创编是巩固与检查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培养与提高学生素养、技能和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创编
<正>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争当"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是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使命任务。这既为中央和国家机关
本文以西江流域中游梧州站的气象水文资料为基础,采用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气温、降水与径流
<正>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主要的艺术评论家之一,也是英国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还是一名艺术赞助家、制图师、水彩画家,以
在当代文坛阎连科因直面现实的勇气与对乡村苦难的执着书写,在小说创作上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阎连科创作了一批书写疾病的小说,将疾病和疾病状态下人的生存状态作为表现对象,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激进现代性”给中国尤其是中国乡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疾病书写这一角度切入,探究阎连科疾病书写背后的时代表征,分析疾病隐喻的社会文化指向和内涵。《日光流年》描写了作为反抗生存命运寓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