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咏史词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之三百多年,学术文化堪为我汉民族之盛世。其时士大夫通过科举已经成为帝国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他们以兴天下,开万世太平的政治理想自任。在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时代这是一种伟大的文化精神和人格,其在宋王朝的文艺各方面均有反映。词既为宋代文学之明珠,它同样蕴涵了此种博大的文化底气。而词中咏史跳出传统词题材之藩篱,成为士大夫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咏史词抒发了他们的历史伤怀,体现了时代的价值观念及深刻的人生哲理思考。故其成为有宋一代士大夫情感历程的心灵之史。本文以此为研究之核心,力图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中求索追寻潜藏在文学之底的一代文化之灵魂,体味宋士人生命情绪的诗艺表达。   咏史文学是古代中国士大夫一种文化心绪的传递。本文之论述,既从人生哲理的高度探索宋代咏史词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更努力发掘其所蕴之独特文化心灵。而历史之回响无非为此在生命的理性反思,此为咏史词之精魂。宋之士大夫以政治为其人生最终之理想,故从政治文化的高度探讨此一生命情结遂为本文之重心。将政治文化理论引进于词学研究是为新的尝试,希于政治人格的探讨中理解文艺中的深邃复杂之人性。咏史词之研究在多方面尚很薄弱,如其艺术上之美学特征,其演变之社会历史条件,其总体之数量规模,作家情况等等。故文中对此展开了比较详细的全面发掘和分析,使对一代之咏史词有完整之认识。期待教于方家,使宋代咏史词之研究向前深入。
其他文献
台湾女作家罗兰以“罗兰小语”蜚声海内外,罗兰文学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对罗兰的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的艺术成就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考
68岁的郭大娘一边流泪一边把家里的东西打包。她不愿离开相处40多年的街坊邻里,但老伴儿却擅自将房子卖掉了。郭大娘很伤心:原本开明的老伴儿,咋变成了小肚鸡肠……  与郭大娘要好的赵大妈听说她要搬走,当晚请老两口到家里吃饭。席间,赵大妈不解地问:“这究竟是咋回事?放着房子不住,要租房子搬走,这是哪跟哪……”“不搬家?这哪有好人?”郭大爷一句话说得郭大娘热泪横流,她向张大妈讲述了埋藏心中40年的秘密。 
“你说像我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呢?我学历低,长相差,个子矮,简直是一无所长,所以我的自卑感越来越重。”在一次电话咨询中,有个青工这样向我诉说着。  对于许多自卑者来说,他们总是陷于自我的否定之中,因而万般苦恼。但是,我们真的像自己想像的那样一无是处吗?    不是只有你自卑    十几年前,白岩松从一个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邻桌的女同学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
学术界一般将1750年鲍姆嘉登《美学》的发表看作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从此为感性创立了一个学科;同时认为康德最先提出了“审美无利害”,最早将审美从宗教和形而上学
佛教传入汉、泰两国后,汉、泰两种语言就把佛经翻译成自己国家的语言,造成了翻译方法。佛经翻译,随着语言演化和发展,巴利语和梵语的佛教语言逐渐融入了汉、泰两种语言,为汉泰语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优化和提升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同时也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