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遗传突变与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YX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80万,死亡约75万,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居第2位。而且55%以上的新发肝癌病例来自中国,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肝癌总数的90%以上。根据肝癌进展阶段的不同,临床上倾向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介入治疗等。其中,肝癌根治手术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许多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已无法根治性切除,从而大大降低了肝癌的治疗效果。所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疗水平,对于我国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在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诊断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临床用于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最重要的血清学检查指标,约8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会升高,但是也意味着有20%的患者会漏诊。同时,少部分良性肿瘤或其他疾病也会导致AFP水平显著升高,因此,仅仅依靠AFP检测会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所以,目前亟需寻找一种比AFP更为灵敏和特异的肝癌临床诊疗标志物,以提高肝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预后监测的精确性。线粒体作为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拥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在线粒体中,由于缺少组蛋白保护和有效的修复系统,线粒体基因组突变率相对较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遗传突变,它们通过改变氨基酸编码或者改变基因表达调控,进而导致蛋白质结构和活性发生改变、对药物敏感性或耐受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的进展及患者预后。由不同snp通过连锁不平衡组合而成的单倍体型(haplogroups)以往常被用于种群进化研究当中,但是近年来也有人将haplogroups用于肿瘤发病及预后的预测当中。目前,已报道了多个snp或haplogroup与胃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及预后显著相关。然而,关于线粒体snp及haplogroup与hcc发病风险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却鲜有报道。目的为进一步提高hcc诊断和治疗水平,寻找更加有效的诊疗标志物,本课题将重点研究线粒体snp和haplogroup对hcc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课题收集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共188例肝癌患者血液样本作为实验组,通过hiseq2000(illumina)测序仪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利用mitotools软件提取样本的snp信息,并参照polytree16对进行haplogroup分类。同时,从phypotreehome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数据库中,收集了344例正常汉族人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作为对照组。而后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snp及haplogroup对肝癌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影响。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haplogroupm7人群hcc发病风险显著降低(or=0.47,ci=0.24–0.91;p=0.026);通过fisher检验发现,152t/c,199t/c,4048g/a,9824t/c,15784t/c,16185c/t,16399a/g共7个snp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通过cox回归发现,haplogroupm8患者与haplogroupD4患者相比,前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HR=2.80,95%CI=1.09-7.18;P=0.033);此外,还发现携带15784T/C,16185C/T,16399A/G等位点野生基因型的患者比携带突变基因型的患者预后好。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线粒体SNP或haplogroup是潜在的影响HCC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因素:(1)与非haplogroup M7的人群相比,M7人群肝癌发病风险显著降低;(2)与haplogroup D4肝癌患者相比,M8患者的预后较差;(3)15784T/C、16185C/T、16399A/G等位点野生型肝癌患者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基于SharePoint技术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文档管理,通过编程访问文档库、修订系统查询模板和干扰词库等方法实现了对文档对象的优化管理,提高了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性能
行政裁量基准是行政执法裁量基准的简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引入裁量基准模式以控制行政裁量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为什么要制定裁量基准、城管执
按照最基本的分类,票据分为支付命令和本票,二者有诸多共性。本文从历史源流着手,考察了支付命令和本票不同的发展历程,以揭示二者的个性特征及票据的历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