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地区历史建筑特征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襄樊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襄樊地处鄂、豫、川、陕四省结合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北通中州,南连两湖,西带秦蜀,东引吴越,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至今襄樊仍是南北交汇的枢纽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同时它又是中原文化与南方楚文化交汇之地,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1986年襄樊市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承载着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辖区遍布珍贵的历史建筑遗迹,地下、地上文物极为丰富,古城风貌特征突出,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襄樊传统建筑类型丰富,数量庞杂,为研究襄樊地区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条件。在研究其建筑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系统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本课题进行探讨。即在对大量历史建筑实地调研,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襄樊传统建筑进行系统整体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对襄樊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的对比分析,发现存在其中的异同和内在规律,进一步把握襄樊传统建筑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弄清其保存现状,为今后襄樊地区传统建筑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通过研究地理气候,文化传统,历史的发展变迁对襄樊官式建筑和民式建筑在总体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型制、建筑艺术形象、建筑技术要素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归纳总结出襄樊历史建筑的特征,并得出:襄樊地区官式建筑和民式建筑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发达的商业对襄樊地区历史建筑的平面布局及其艺术特征产生巨大的影响;襄樊地区清代建筑和明代建筑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襄樊地区历史建筑是南北文化融合交流的结果等结论。 论文最后全面归纳总结了襄樊地区历史建筑的典型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认为对历史建筑的全面了解和研究是传统建筑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并针对襄樊历史建筑的保存现状提出了有特色的保护和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环境问题的越发严峻,各种能源危机的爆发使得绿色建筑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同时对于绿色建筑也展开了越来越多的设计与探索研究。  随
应变建筑是在20届中叶伴随着生态建筑思想而产生的,意在限制人类的掠夺性开发,以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作的友善态度和展望未来的超越精神,合理的协调建筑与人,建筑与社会,建
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的聚居形式。在城市几千年的发展史上,人们先是经历了对美好的城市理想的追求,再到对恐怖的城市弊病的深切体会,这一过程引发了人们对理想城市的探索。理想
追溯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更新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城市更新是维持城
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导言部分阐明论文的选题缘由、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探讨欧美城市滨水区建设的背景、内因及其类型特点,提出对中国有启示的六点成功经验;第二章追溯苏
湘南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独具特色。湘南民居在使用功能上适用合理、造型质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同时在哲学、美学、环境学、民俗文化、地
ABSTRACT地下商业建筑是中国未来地下空间发展的趋势,是解决城市矛盾的最佳途径.然而由于地下空间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在地下空间中的人们在心理上也有着相当的复杂性和特
近年来玻璃幕墙在寒冷地区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不乏成功之作,但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片面强调玻璃幕墙的装饰性作用而忽视其特有的物理属性和整体功能的现象。本文以我国寒冷
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带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居住水平的迅速提高.但是经济的腾飞和快速城市化也引起了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加大和住房条件的分异.城市住房问题越来
公园研究:对于公园类型以及对于地区文化的补足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城市研究:城市背景和城市文化对于公园类型的导向做出关联性分析,寻找公园设计中的城市依据。 文化研究:文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