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师型”教师,就是指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的高职高专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终生学习、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立足地方经济、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保证。建立一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促进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自1997年首次全国职教师资座谈会提出重点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受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重视,特别是院校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相应条件,激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时至今日,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和国家刚开始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时相比发生了系列变化:高职教师的总量基本能满足现有规模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高职学院特有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力量正在逐步形成过程中,教师队伍的结构正在逐步完善和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存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职与兼职的比例结构上不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等问题。因此,系统分析与总结各高职院校一段时间以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并归纳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理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完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条件,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提高高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稳定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评价、晋升、创新、激励机制的体系,对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开办特色高职教育,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是基于以上目的,希望通过对四川省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十余所高职学院三千余名专任教师的调查数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客观科学分析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各高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组成情况(岗位整体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来源、科研情况等)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基本经验,分析四川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推进四川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