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在分离膜表面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接枝能够吸附金属离子的功能化单体,从而制备铜离子(Ⅱ)吸附膜这一课题。选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径迹-刻蚀膜为基膜,利用其脂键可以被乙二胺打开而形成氨基及羟基,进而可以与二溴异丁酰溴(2-BIB)进行反应引入ATRP反应所需要的引发剂,然后ATRP接枝聚甲基丙稀酸羟乙酯(PHEMA),最后在PHEMA的链端封端5-氨基-1,10-邻菲罗啉(5-NH2-phen);或者利用PHEMA侧链上的羟基基团再次溴化后引入5-NH2-phen,制备出两种具有铜离子(Cu2+)吸附能力的分离膜。通过X光电子能谱仪(XPS)、红外光谱测试(ATR-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接枝率表征了接枝过程,最后利用电导率仪测试了该分离膜对Cu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5-NH2-phen封端的分离膜由于较小的引入量而Cu2+吸附能力较弱,而侧链引入5-NH2-phen的改性膜对铜离子有一定量的吸附能力。选择再生纤维素膜(RC)超滤膜为基膜,利用其表面的羟基和2-BIB进行反应引入ATRP反应所需引发剂,然后ATRP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制备出具有Cu2+吸附能力的分离膜。通过ATR-FTIR、SEM及接枝率表征接枝过程,通过电导率测试该膜Cu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该膜对Cu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经过动态吸附线及等温吸附线的测试表明其吸附过程为二级单分子层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