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常用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有染料、核素和荧光剂。我们应用染料纳米炭联合荧光剂吲哚菁绿对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进行定位活检,比较纳米炭-荧光剂联合应用与单用纳米炭、单用荧光剂的SLN检出率、SLN检出数目、阳性检出率、SLN检出阳性数目,从而评价纳米炭-荧光剂联合使用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二病区术前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3例,术中联合应用CNP、ICG作为示踪剂行SLNB,将黑染、荧光或既有黑染又有荧光的淋巴结视为SLN,将检出的SLN分类装标本袋(1号袋:单纯黑染SLN、2号袋:单纯荧光SLN、3号袋:既有黑染又有荧光SLN),立即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将单纯黑染+单纯荧光+既有黑染又有荧光的SLN作为联合组、单纯黑染+既有黑染又有荧光的SLN作为纳米炭组、单纯荧光+既有黑染又有荧光的SLN作为ICG组,分别记录联合组、纳米炭组以及ICG组SLN的检出例数、SLN检出数目、SLN阳性例数、阳性SLN检出数目,两两比较分析联合组、纳米炭组、ICG组的检出率、阳性检出率、SLN平均检出数目、阳性SLN平均检出数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均数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分析用?~2检验,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联合组、纳米炭组、ICG组的检出率分别为检出率为97.3%、91.2%、92.0%;联合组高于纳米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3,P=0.083);联合组高于IC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P=0.135);ICG组高于纳米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P=0.319)。2、联合组、纳米炭组、ICG组检出SLN平均检出数目分别为4.16±2.48枚/例、3.03±2.21枚/例、3.58±2.64枚/例;联合组多于纳米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8,P=0.000);联合组多于IC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00);ICG组多于纳米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06)。3、联合组、纳米炭组、ICG组SLN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4%(40/113)、29.2%(33/113)、32.7%(37/113);联合组阳性SLN阳性检出率高于纳米炭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1.00,P=0.393);联合组SLN阳性检出率高于ICG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17,P=0.390);ICG组SLN阳性检出率高于纳米炭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33,P=0.666)。4、联合组、纳米炭组、ICG组阳性SLN平均检出数目分别为2.20+1.67枚/例、1.58±1.30枚/例、2.03±1.75枚/例;联合组多于纳米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00);联合组多于IC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18);ICG组多于纳米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18)。5、纳米炭组检出阳性SLN共33例,其中检出1-2枚阳性SLN有28例,≥3枚有5例,联合ICG后检出1-2枚阳性SLN有22例,≥3枚为11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9.48,P=0.002);ICG组检出阳性SLN共37例,其中1-2枚阳性SLN有26例,≥3枚有11例,联合纳米炭后检出1-2枚阳性SLN有25例,≥3枚有12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4.70,P=0.03)。结论:纳米炭与ICG联合应用在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定位检测具有优越性,能检出更多的SLN,在增加SLN检出数目的基础上检出阳性SLN的机会增大,单用纳米炭或单用ICG作为示踪剂检出阳性SLN 1-2枚时,联合另外一种示踪剂后阳性SLN检出数量有望增加至3枚以上,提高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可将纳米炭与吲哚菁绿联合应用于放射性核素缺乏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