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盘县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保存了大量完整精美、数量丰富且分异度很高的海生爬行类化石,混鱼龙是其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本文通过形态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方法,详尽地描述了一具盘县动物群中的混鱼龙标本,该标本具有Mixosauruspanxianensis(盘县混鱼龙)的典型特征:颧骨具指向后腹方向的突起;前颌骨具齿槽;后眶骨向背部延伸至上颞孔前凹平台边缘,隔开了后额骨和上颞骨;牙齿大小和形状系数与M.panxianensis基本吻合;乌喙骨的后延伸系数为0.15,接近M.panxianensis的0.18;肱骨形状为亚三角形,长和宽近等,腹面也可以见到脊状突;前肢具豌豆骨;前后肢骨骼组成和形态、指(趾)头的指(趾)节数目与M.panxianensis极其相似;股骨腹面具开始于近端而结束于骨干中部稍远处的突起。此外,论文还测量了混鱼龙标本脊椎椎体的前后长和背腹高、髓脊的前后长和背腹高以及髓脊与身体所成的角度,并分析了它们由前至后的变化规律,发现以上几个数值的比值由前至后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它们到达最大值的步调不同步。文中还首次报道了混鱼龙尺骨后边缘出现缺口的特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