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挥发冷凝制备超细铜粉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细铜粉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能、低价易得、化学稳定性较好等特点,使之应用非常广泛,被称为21世纪材料。蒸发-冷凝法制备超细铜粉具有粒子纯净度高、粒度分布窄且粒径可控、粉体易收集、制备工序少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蒸发-冷凝制备超细铜粉的实验研究表明:蒸发温度和真空度是制备超细铜粉的两个关键因素。为了改善真空蒸发-冷凝制备超细铜粉的工艺参数,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真空挥发冷凝制备超细铜粉进行了相关研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采用Materials Explorer6.0分子动力学软件包,模拟了真空条件下(10Pa),体系粒子数分别为72、108、256、500和864个铜原子体系在473-2073K温度范围内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真空条件下,随着体系内原子数的增加,体系的熔化温度不断升高;当体系的Cu原子数增加到500个以后,体系的熔化温度趋于稳定介于1357-1373K之间,这与Cu的实验测得的熔化温度1357K十分接近。从体系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知:体系处于标准大气压(1atm)下能量发生跃变的温度区间比真空下普遍偏高,即熔化温度升高。采用Material Studio程序包中CASTEP (Cambridge Sequential Total Energy Package)模块模拟了真空条件下(10Pa),铜原子在273-1573K温度范围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体系在1273K-1373K温度区间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固相转变到了液相;由电子态密度可知,铜原子间的态密度由4s,4p和3d轨道电子提供,3d轨道的能量高于4s和4p轨道总和。所以铜原子间的杂化作用主要来自于其3d轨道的贡献。用Material Studio程序包中Forcite模块模拟了真空(10Pa)和100KPa条件下,温度为1473~2073K铜体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过渡区厚度与温度大概呈线性关系,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温度下,真空条件下的过渡区厚度均大于常压条件;由不同压力下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可知:当温度从1773K升温至1873K后,真空(10Pa)和100KPa下的z轴方向尺寸差距特别大,故在这一温度区间真空体系下发生了相变过程,即铜在真空条件下(10Pa)的沸点居于1773~1873K之间,这比常压下的沸点2833K低了约1000K。利用Material Studio程序包中Forcite模块模拟了真空(10Pa)条件下,温度为1473~2073K范围内的铜纳米液滴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进入气相的分子越来越多,由于流体各向同性,使液滴最终接近球形。当温度从1773K升温至1873K后,液滴的直径发生明显变小。这是因为体系在这一温度区间发生了从液相到气相的转变过程,此时会有大量蒸气分子从液滴溢出转变为气相分子,从而导致液滴变小。在真空度为10Pa,加热温度为1773~1873K,保温时间为60min,冷却水流量为150kg/h的条件下制备了超细铜粉。研究结果发现:制备的超细铜粉纯度达到了1号纯铜的国家标准,CuO、Cu2 O含量很少。超细铜粉结构主要为面心立方结构(fcc)。
其他文献
伴随着纳米科技和生物光子学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纳米生物光子学逐渐成为当前热门的交叉学科,而在这一学科之中,金属纳米颗粒展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的研
<正>本刊讯6月11日,中国建材总院海洋工程材料与技术推广基地揭牌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海南省科技厅、三亚市政府、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济南大学、北
CO在金属上的催化氧化在实验和理论上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理解分子在金属上的吸附和催化反应的经典模型。这篇论文顺应着表面科学的趋势:跨越催化研究中的“压强和材
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界面相容性好和回收简易等优点,是国外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单聚合物复合材料加工中存在的加工温度范围窄、温度难以控制、制
四月的武汉天空晴朗,气候宜人,研究银色金属钛及钛合金用途的钛业人士与研究蓝色海洋工程装备的船舶人士共聚一起,主题是探索钛及钛合金材料与海洋工程装备的共同融合发展,掀开我
报纸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用于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EPISBO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
介绍了透平式鼓风机及压缩机热力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和功能要求。开发出透平式鼓风机及压缩机热力性能测试系统。在该系统中,采用了容错机制和抗干扰设计,保证
物体入水是包含固液气三相的复杂多相流问题,是自然界、海洋工程和水中兵器发射中常见的流动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研究价值。入水冲击过程持续时间非常短,瞬时砰击压力
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是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引流不畅,而致扁桃体隐窝及其实质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每遇身体抵抗力下降即容易发病。在儿童多表现为扁